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了赣产农产品的优质、安全

网友投稿  2011-10-25  互联网

    □□本报记者文洪英

    近日,记者在江西各地采访发现:有一支队伍在积极推动着全省的“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和管理工作。他们克服工作人员偏少、资质检查员缺乏、工作经费紧张、办公条件简陋等困难,默默地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无私奉献着。他们就是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指导申报效率高

    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10点来到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只见各办公室人员都齐刷刷地在上班。记者很疑惑,是不是要搞什么大活动了?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邱水平告诉记者,平时大家都是自觉来加班的。全省农业系统从事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与管理的资质检查员不到10人,却要承担1000多个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和证后监管任务。他们既要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关,又不能影响企业申报“三品一标”的速度。平时很多时间要在基层指导整改,出差回来还有大量的材料要看,所以把周末都搭上了。即便这样,大家还是要超负荷工作,有时候一天要看的材料比人还高。

    在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临川才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强华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他家在连城乡黄家村,去年种了200多亩西瓜,全部施农家肥。朋友说,如果申报了绿色食品价格会好很多,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今年3月,他“摸”到了农产品安全中心的门,中心的工作人员很耐心地给他讲如何申报。7月,中心就派人来现场指导、检查,8月份就报到了农业部。“我原以为要2~3年才能批下来,没想到中心办事效率这么高,至少比我想象中提前了一年多。”黄强华说。

    产品质量好,农民收入涨得快

    在南城县天井源乡港下园村,记者看到一片大约400亩的淮山被竹竿撑着有一人高,郁郁葱葱。村支书连正辉说,再过个把月就可以收淮山了。“我们这个地方从解放前就开始种淮山了。我家种了两亩淮山,早熟的1亩可收入1万元以上。再种一季包菜,收入4000元左右。加起来,这一亩就有1.5万元收入。”他告诉记者,今年,麻州有一分地的淮山卖了2100元。去年被评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南城淮山”,在江西农产品上海展销会上卖得很火,价格高的一斤达到了10元钱。

    据南城县农业局副局长王国珍介绍,“南城淮山”是该县著名的特产。当地的沙地特别适宜种植淮山,由于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也非常成熟。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员指导他们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要求查找历史渊源,总结产品的地域特色和品质特性,帮他们联系专家,从规程上进行指导。从2009年开始,中心指导他们整改材料,指导农民规范种植、科学管理以及保持周边的种植环境。农产品地理标志批下来了,品牌响了,农民收入也提高了。

    临川才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西瓜一拿到绿色食品标志,价格就涨了好几倍。原来零售价1元钱一斤的西瓜现在卖到了5元一斤。黄强华说:“客户说,现在人们都不差钱了,更注重吃得安全。只要质量好,价格还会高。”

    证后监管严,保住企业好声誉江西田昌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全国著名的藠头生产企业。公司的藠头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后,使企业从默默无闻成长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并且取得了藠头定价的话语权。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该公司总经理李朝明从老远的基地赶过来。“获得有机认证,带动了藠头收购价位的上涨,也带动了农民增收。非常感谢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就不可能有这块牌子。”李朝明告诉记者,质量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期来基地督查,对员工进行质量技术培训,指导基地农户规范种植。去年,企业遇到成本问题,准备用一批普通糖加工。中心的工作人员知道后,督促企业使用有机糖,并将所有原材料都改为有机产品。“虽然成本高了,但是质量信誉保住了,卖价也高了。现在我们的藠头卖价比其他公司高,产品还供不应求。”李朝明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25/17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