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安,粮安,天下安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0-24  互联网

    □□本报记者 阎红玉 高杨

    金秋十月,丰收的讯息在吉林省农安县562万亩耕地上四处弥漫。一路走来,齐刷刷的秸秆静卧在黑土地上,掰下来成熟的玉米堆积如山,随便掂起一个,半斤以上的质感沉得压手。穿梭在苞米堆间的各色农用车上,载满了沉甸甸的丰收和农民的欢笑……

    地处世界第二大黄金玉米带吉林省中心区的农安县,今秋迎来特大丰收,经测产,粮食总产有望突破80亿斤,再上新台阶。“农安、粮安、天下安”已不仅作为一条语带双关的广告词,更是对农安人重农抓粮精神的最好褒奖。

    政策扶持民心稳 重农抓粮正当时

    “农安是农业大县”,这句话始终是县长王海英推介农安时说的最多一句话。这个地处长春半小时经济圈内的重要节点城市,2010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但多年来,农安始终把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农安人守土有责,有重农抓粮的传统”,县农业局长潘恒奇告诉记者:“农安是全省耕地面积最大、同时也是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最大的县。”

    据了解,全县常年粮食总产量目前已稳定在60亿斤阶段性水平,占所属长春市粮食总产的三分之一,占吉林省粮食总产十分之一,占全国粮食总产二百分之一,不止一次荣获全国第一产粮大县称号。去年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农安粮食总产达到66.26亿斤,实现历史性突破。

    随手拿起一个玉米棒子,潘恒奇对记者说:“每年从种到管再到收,大大小小的会不知开了多少,全都是为了它。”他接着说:“除常规的‘四补贴’外,全县今年还落实增施有机肥补贴200万元,深松深翻补贴1200万元,共发放各种惠农资金6.1亿元。”

    在合隆镇陈家店村,75岁的村民丛广田正在用车拉玉米,他开心地说:“一垧地打个两万六七很轻松。”他的半垧地今年保守收入就能达到八千元。“如今种地有补贴、有指导、收成有保证,咱老百姓咋能不铆足劲儿干呢。”

    据专家测产,今年农安全县公顷玉米平均产量2.38万斤以上,一般公顷收获5.5万以上,单穗重4.5两以上,全县仅玉米总产就可达76亿斤以上,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科技支撑是关键 农机上阵主力军

    苇子沟村村民于红军正在地里收秋。“咱家1垧7亩地今年大丰收,1垧地约么打个2.8万斤”,问起收成老于干脆地回答,“都是种植‘大垄双行’让我受了益。”经他提醒,记者才发现老于的玉米地两垄间距不等,每垄上留下的秸秆茬口紧密相连,两株之间密得几乎下不去脚。

    据了解,农安县在去年试种实践后,今年起在全县推广“大垄双行”种植技术。“以前大家都是种65公分的垄”,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郝彦德给记者讲解,“现在两垄合一垄,两边40公分种两垄,中间90公分闲置,四个好处,一休闲倒茬轮作,二通风透光,三合理密植,四解决秸秆还田问题。”目前全县已推广种植67万亩。

    “开始真是不接受,后来通过看示范田收成和技术员耐心讲解,才做通了工作。”于红军说。同村张中民的地没有采取这种种植方式,加上遇到局部旱灾,今年1垧地收成在2.3万斤上下。“明年不用动员我自个儿就种‘大垄双行’。”他高声说。

    陈家店村合作社成员文业胜承包的8垧地今年试用高光效栽培技术种植,垄向采取正午子午线偏西20度,实现了整株光照和休闲轮作。“每垧地株数在6万株以上,回头算算看能不能冲个3万斤试试。”他说。

    陈家店全村玉米机收率已达90%以上,这主要得益于村里的众一农机合作社。这个有着800万元农机设备的合作社此时早已忙完本村收秋工作开始跨区机收了。理事长林清远告诉记者:“县里花400万元为合作社配套基础设施,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据了解,目前全村依托合作社已完成土地流转300多公顷,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县里600多台大型收割机都已经下到田里了”,谈到农业机械化,县农机局局长苑士武有更长远的想法:“县里计划每年争取农机投入1.8亿元,五年内基本实现农机现代化。    

    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35万马力,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65%,农业生产已实现半机械化。

    “科技和农机的力量在高产创建示范片得到集中展示。”潘恒奇说。拿玉米示范片来讲,就集成了推广高产优质耐密中晚熟品种、生物防螟、指针式喷灌、增施有机肥、大垄宽窄行、膜下滴灌、高光效、“二比空”栽培、抗旱坐水种等十项技术,仅“生物防螟”一项技术就实现龙口夺粮2亿多公斤。“示范片的作用重在辐射带动,让老百姓看到效益隔年根本不用动员。全县38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能辐射带动300万亩的粮食生产。”他说。

    风调雨顺和谐年天帮忙人更努力

    走在农安的田间地头,丰收的喜悦写在每个收秋的老乡脸上,大家都在说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农安地广人多,是全省人口超百万的3个县之一。“并不是所有区域都适合农业夺高产。”王海英介绍,“县城西北2个乡镇与号称‘八百里瀚海’的松原市接壤,是十年九旱的老旱区;东北部5个乡镇2万多公顷土地处于称为‘河游平原’的内涝地区,受上游来水和当地洪涝的影响五年三涝,5亿多斤粮食受到威胁。”

    而恰好今年的气候特点是几场关键大雨都下在了北部,6月末庄稼拔节和7月末的灌浆期,雨水都来得特别及时。“今年我们立足抢前抓早赶农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潘恒奇说,“全县推广玉米坐水种技术,落实指针式节水灌溉面积22950亩,完成玉米膜下滴灌面积22152亩。今年春耕播种特别好,人为底墒足,满足了苗期水分需求,实现了一次播种拿全苗、拿壮苗。”

    在陈家店村高产创建示范片,大型指针式喷灌机矗立在农田中。“这台机器臂长137米,在这个半径内的玉米地都能实现机械式灌溉。”文业胜高兴地对记者说,“用它浇地,相当于一昼夜下了场20毫米的中雨。”据了解,这种喷灌机1小时能浇水60吨,灌溉8公顷土地。今年全县投入800万元购进了39套指针式喷灌机,能解决春旱、伏旱、秋旱等很多难题。

    哈拉海镇程家坨村从今年开始大规模推广玉米膜下滴灌,通过打井在地里下干管和支管,实现保水、保肥、提温、提质的作用。“如今浇地用水只有之前的12%。”副镇长赵立超介绍说,“这样种植的玉米更耐密,有效穗更多。每垧地能增产7000斤。”

    针对我国农业大部分处于“望天收”的现状,潘恒奇坦言:“我们离‘可控农业’目标还很远。”他告诉记者,全县49座电排站,只要不下大暴雨,一天内就能实现涝地有效排水,达到“涝能排”;面对春旱,全县8万台抗旱水车,在4月20日~5月1日一个播期内,每台水车浇5垧地,能实现95%耕地“旱能浇”的目标。“难的是伏旱,我们办法不多”,他感慨地说:“天帮忙更要靠人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老百姓的辛劳成果,农民安心就真正天下安了。”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24/17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