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书法进课堂 数字时代的传统突围

网友投稿  2011-10-22  互联网

    传统书法作为我国国粹,备受人们的关注,在悠久的历史时光里,不少朝代,书法都曾是莘莘学子的一门基本素质课。但是,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如今数字化对传统书法产生了很大挑战,我们在数字化的今天,还需要研习书法吗?

    消息树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错别字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杨依依就让她的家长很头疼,因为她经常会把“什么”写成“神马”,“小朋友”写成“小盆友”。她的母亲告诉笔者,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纠正过多次,但是效果不明显,每次杨依依总是理直气壮地说“网络上到处都是这么写的呀!”

    ●长沙市曹家坡小学是第一批获得全国写字教育特色学校之一。为系统地培养学生学习书法,该校专门聘请专业老师编写了一套《三字经》硬笔书法教材,学生在专职写字老师的辅导下,利用每周一、三、五下午上课之前的15分钟,练习《三字经》。软笔书法,则针对高年级对书法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开设毛笔字社团。学校鼓励热爱书法的学生勤学多练,每年都会举办书法比赛,师生共同参与,学校还有一个很大的陈列室,专门展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从2009年起,上海市中小学新增书法课,此项举措得到了许多师生、家长的赞同。但是,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难题:如不少学校是请美术老师或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他们有些“教硬笔还行,但要教毛笔字,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外聘又牵涉到编制、办学成本等问题”。书法进课堂,另一大“拦路虎”就是教材。“尽管市场上出版了各类字帖,但真正适合在课堂上使用的微乎其微。”

    七嘴八舌

    武韶海(国家特级书法辅导员):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我们应该了解它、认识它、学习它、掌握它、运用它、弘扬它——这是我们的责任。虽然现在电脑得到广泛应用,但学好汉字、写好汉字仍然是我国中小学生所必需的。不然时间久了,“提笔忘字”会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比如在写一些笔画多的难写字,如:“战战兢兢”的“兢”、“好高骛远”的“骛”时,电脑写作可以智能化输入,久而久之,我们容易只识其音,而忘其形,常常提起笔却想不起某个字该怎么写。由此,早让中小学生恢复书法课是十分必要的。

    杜晓燕(外企人力资源部经理):

    我们单位今年新招了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前来应聘的简历大部分都是打印的,也看不出来什么,等正式进了公司让他们写个文件时才发现,写的字和小学生写的字差不多,歪歪扭扭的。现在能写一手好字的人简直就是凤毛麟角,有些大学生的字简直是惨不忍睹。虽然,一个人的能力和字写的漂亮与否并无多大关系,但是,字也是反映一个人的门面,在关键时刻要拿得出手才行。

    田玲(某动漫公司职员):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字写得好不好都不重要了,像我从事的这份职业,以后写字的机会很少,传统书法对我而言已经是历史陈迹,在电子时代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陈伟(高一学生):

    我绝对支持书法进课堂!因为电脑的发明,使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人的一些身体器官也解放了,但人的进步不是解放器官,而是发掘潜能。据我了解,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书法都是必修课,高中阶段书法也是选修课。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所以追根溯源,我们理应比邻国日本、韩国更加注重书法。

    王大爷(武汉市民):

    我孙女现在已经报了舞蹈班、小主持人班和健美操班,学校里面也有10来门课程,如果再增加一门书法课,负担会不会有些重?现在升学时各种各样的入门条件,逼着家长就得给孩子平时多报班,不然人家的孩子能歌善舞的,咱的孩子从进校就没机会,对孩子也不公平。

    陆鸣中(中学教师):

    书法课是很有趣味的一门课程,学生在不同时段写的字,可以说是他们成长的一个见证。此外,在丰富课堂文化的同时,学生还通过练字加强了修养。因此,现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是非常合时宜的,不过应该明确目的,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应该有严格的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好习惯的养成更应被重视起来。

    醍醐灌顶

    应该的,书法亦可修身养性,传统的精华不可丢。

    ——网友高山流水

    练书法的成败不在字的好坏,而在于拿捏分寸、克服焦虑与浮躁。——网友功夫熊猫

    书法关键在于渗透,需平时多练,光靠几节课效果甚微。

    ——网友猫吃鱼

    毛笔书法,神州精华。点横撇捺堪图画,圆桃玉润苍松花。密不透风疏跑马,千年积淀今如蜡。——网友何处归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22/17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