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做江河湖海文章绘人水相亲画卷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0-21  互联网

    □□本报记者 孙林 沈建华 李海涛

    人说江苏最大的特色就是水。濒江临海,水网交错:近3000条河道如脉络,近百个湖泊似镶玉,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城中小桥流水,田家傍水枕河……

    人们又说,江苏文化的最大特色也是水。有水样的温柔淳厚、水样的开放包容、水样的锐意进取。

    然而,水患猛于虎。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又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洪、涝、旱,风、暴、潮频发。上天将最珍贵的水资源赐给江苏的同时,也对伴水而生的江苏提出了挑战。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水利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省委书记罗志军强调,要把水利摆到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省长李学勇指出,要加大水利改革发展力度,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当前,江苏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正呈现出一幅幅如诗如歌、人水相亲的壮美画卷。

    水利防洪保障图,凸显现代水利新理念

    初秋时节,踏访江苏水利工程,步移景换,眼前犹如渐次展开一幅幅风景长卷,让人赏心悦目之余,不能不发出这样的慨叹:“江苏水利工程如画!”

    苏中泰州,引江河高港枢纽,“引江入海”工程之上,棋苑、琴园、壁画、音乐喷泉广场,旋律优美,喷泉变幻,美在和谐。

    苏北淮安,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工程之处,登高眺望,曲廊迂回,浓荫蔽日,花木葱茏,百鸟和鸣,美在壮观。

    苏南镇江,引航道水利枢纽,花草树木,水榭亭台,芳草萋萋,苇鸟唧唧,“江海之门”,防洪、排涝、改善水质的水利功能之中,植入了人文休闲……

    然而,江苏是大江、大海、大湖、大河“四水”俱全的省份,过境客水又是本地水资源量的30倍,是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因此“鱼米之乡”也曾有过另外一副模样。

    “住江边,吃江鲜,大水一来屋朝天。挑起箩担去逃荒,大水退了再还田。”古老的歌谣是苏中靖江百姓深受水患的纪实。

    1931年苏北大水灾,洪水冲垮运河堤防,7.7万人丧生,千万亩农田绝收。上海《申报》报道:“棺木出售一空,大小木店概改制棺木。”

    直到建国后,陆续建设的防洪工程才渐筑安全保障。进入新世纪,水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说,“江苏创新现代水利发展理念,着力发展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注重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统筹,注重大中小工程配套,注重城乡水利协调,注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三大调水工程,建成和完善了长江与太湖、淮河和沂沭泗等四大水系的互联互通、互调互济的跨流域调水功能体系。江苏由此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可调控的比较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

    今年大旱,江水北调工程中的江都站,累计抗旱翻水55亿立方米,超过一个洪泽湖正常蓄水量,最远的调水路程达400多公里。

    泰兴市根思乡农民戴文权指着烈日下的秧田说:“幸亏了这调水工程,我这5亩地,至少能多长千把斤稻!”他说,村里5000亩旱地全部栽上了水稻。

    哪里有水,那里就有绿洲和生命,人们因此而追逐着水的踪迹;哪里有了洪水,那里就出现饥饿和死亡,人们因此又逃避着水的到来。

    淮河到达江苏境内已经走过了近800公里的旅程,其间接纳了多条河流来水,已经成了滔滔大河。1194年黄河夺淮入海,携带大量泥沙淤塞下游河道并抬高了洪泽湖湖底高程,淮安80%的土地面积处在设计洪水线以下,客水过境,险象环生,洪涝频发。

    国家治淮重点工程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让洪泽湖大堤及其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防洪安全有了可靠保障。

    淮河下游金湖县,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三面环抱,百姓最怕水淹。今年7月暴雨连日,金南村农民朱兴富却说:“现在泄得快了,不怕淹了!”

    高标准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建设,为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安全保障。目前,江苏全省流域性防洪工程标准普遍达到50年一遇以上。江苏省水利厅负责同志介绍,依托这些水利防洪保安工程体系,“十一五”期间,全省水利工程实现减免灾效益228亿元以上。

    今年江苏遭逢建国以来最大的气象干旱,淮河干流长时间断流,江苏跨流域调水得力,大旱之年,全省不仅夏粮实现“八连增”,还扩种了25万亩水稻。

    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到“十一五”末,江苏已建成旱涝保收农田4844万亩、高标准农田2600多万亩,分别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9%、37%。

    秋风送爽时,走在苏中靖江百里长江大堤上,当地群众编起了新民谣:“住江边,吃江鲜,堤外洪水浪滔天,田里稻麦浪涌金……”

    农田水利进行曲,凸显现代水利新重点

    江苏有地势最低的三大洼地,地处里下河的兴化是其一。1991年大水时,兴化县城都被淹了大半截。今年7月特大强暴雨,日降雨最多超过1991年。

    记者踏访,但见圩外水位达一人多高,而圩内秧田却一片喜人景象。当地老农指着天空说:“现在,老天就是把天河的水倒下来,我们还照样种出个好收成!”

    水域面积占了近四分之一的兴化,近年来投资数亿元大兴农田水利,在连续6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县)标兵”称号的同时,淡水产业产值也冠全省,全市122万农民来自水产业的人均收入达1500元。

    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介绍说,“十一五”江苏农村水利总投资230亿元,仅2010年,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就投入56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20多亿元,是2005年的4.3倍。

    江苏省财政厅厅长潘永和说,“十二五”期间,江苏还将重点实施60个以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及专项工程建设,仅此项工程计划总投资150亿元以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据研究,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突出,水利对粮食生产贡献率达到40%以上。

    宿迁市泗洪县境内的濉河、汴河流域,是苏北主要的稻麦产区,占泗洪县总面积近30%。

    今年6月大旱,近年来建设的多级泵站抽水补水,确保了流域13万亩水稻栽插用水。魏营镇魏营村村民石运法高兴地说:“这水来得太及时了!”

    邻近的泗阳运南灌区和众程灌区灌溉面积71万亩。近年来的灌区改造,让灌区新增旱涝保收田5300多亩,让农民增加收入3500多万元。

    长期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资金对大江大湖大水库等流域性治理投入较多,而对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小型电灌站、塘坝灌溉等“小农水”投入相对不足。江苏近年来“小农水”和灌区改造工程,解决了灌溉水流不进农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574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5%。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和保障,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苏人对资源水利的认识,越来越明确而深刻,全省各地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高潮。

    “去年南京农村水利投入了8.3亿元,今年计划将翻一番!”南京市水利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近3年南京将为100万亩高标准良田提供优质灌排服务,为100万亩高效养殖畅通水系、改善水质,为100万亩经济林果强化水源保障。

    江阴市水利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去年江阴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占用费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中拿出2800多万元,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此前的2009年,市级财政已经投入了5个多亿,整理复垦了1.84万亩农田,“到2020年我们要复垦20万亩!”

    与江阴隔江相望的靖江市,今年7月11日至13日,强降雨达历史最高值。经沿江涵闸全力排水,一天后即恢复正常水位。当地的干群说,这与近年来该市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更新、改造小型站、闸、涵、渠等分不开。据了解,2010年靖江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农田水利重点县。目前,全市集中投入,要在3年内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以上。

    水利管护交响乐,凸显现代水利新效益

    走访靖江,登临江堤,感受到的是防洪大堤与一江清水交相辉映的韵律;置身城区,感悟到的是“穿城不足三里远,绕城居然一水通”的柔美;漫步乡间,领略到的是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静谧。

    从2005年起,靖江市用3年时间将全市3950条村庄河道疏浚一遍,投入总额超亿元。2008年起,又将道路、绿化纳入村庄、河道保洁中,走出了一条“四位一体”的村庄环境综合管护新模式,并很快在全省各地推开。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河床像被子,河堤像锯齿。”这是前些年江苏人形容农村水容水貌的顺口溜。

    江苏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共有19万多条(个)农村河塘,总长度9万公里,全省淤积严重的河塘淤积土方量达到24亿立方米。

    从2003年起,江苏将全省农村河塘疏浚整治列为农村5件实事及农村新一轮实事工程之一。7年多来,江苏全省累计完成农村河塘疏浚土方20亿立方米。

    国内一位著名水利专家说,古代水利注重防治水害,近代水利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水利注重的是水资源的管理和水环境的保护。

    2007年夏天太湖暴发生态危害并引发区域供水危机,江苏科学调水引流,积极治理蓝藻,实施生态清淤和节水减排,并组织入湖河网整治。3年完成70%以上入湖河流的综合整治,使入湖河流水质普遍提升1至2个等级。无锡市由此率先推行“河长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治理与保护。

    “水利现代化要尊重两个规律: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要做到三个统筹:流域与区域统筹、城乡统筹、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统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吕振霖说。

    以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平台,江苏全面拓展水资源管理工作领域和内涵,积极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万元GDP用水量从2005年的284立方米降到2009年的16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64立方米降低到31立方米,农业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59,用水总量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拥有稳定、安全、洁净的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健康的必要保证。富裕起来的人们从关注温饱的生存型向追求质量的发展型转变。

    然而,水环境污染成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位的最大困扰。江苏经济发展快,人口密度大,污染负荷高,环境容量小。发达国家数百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江苏近10多年的迅猛发展中集中产生。

    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我们坚持将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推进区域供水、加强水源地保护、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让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喝上优质安全水。”省水利厅负责同志说。

    “当家塘”是仪征中北部丘陵地区的一个特有现象——农民在家前屋后的某一低洼处,挖一深塘,蓄积雨水,供生活饮用和生产灌溉,水量水质都不安全。

    仪征市政府大楼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建的。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宁可勒紧裤带机关过紧日子,拿出2.5亿元投入区域供水工程。

    区域供水工程完毕之日,刘集镇元井村元巷组罗老太守到半夜尝到清甜的自来水,含泪说:“过去,喝塘里的水,苦,脏!现在喝到长江水,甜进了心啊!”

    今年8月11日,江苏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完成投资59亿元,解决了1275万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召开由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推进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江苏水利现代化目标是加快建设防洪减灾、农村水利、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工程管理和政策法规支撑等“六大目标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让我们迎来了一个水利建设的春天!”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富成效地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江苏省情的水利现代化发展之路,以水利的现代化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21/17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