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来升 孙晓娟
农民走出去参观取经屡见不鲜,可频频受邀到外地讲学却是一件新鲜事儿。而京郊乡村游“大姐大”的民俗嫂单淑芝,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主角,接连“飞地”外省传授乡村游经验,“叫卖”京郊山水。
“姐妹们,我们靠山吃山、依水吃水,充分利用好家门口的自然资源,一定能过上好日子……”日前,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马峪乡政府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一场特殊的讲座正在这里举行。讲课的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上过几年学的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民俗嫂单淑芝,听课的则是近百名当地旅游局的干部和民俗户。
讲台上,单大姐操着一口亲切的北京腔儿,用幻灯片的形式,形象、生动地介绍自己发展民俗游致富的经历,并不时地向大家推荐京郊旅游资源。她在乡村游术语中夹杂着一些土话儿,言语朴实却又妙语连珠,简单明了却又蕴涵着大道理,精彩的演讲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和阵阵笑声。
在京郊,提起001号(京郊6500多挂牌民俗户中第一家),单大姐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民俗游“大姐大”。在她的带动下,如今全村56户农民中有45户都吃上了“民俗饭”,成为“京郊乡村游第一村”。
从事民俗旅游20年,单大姐广收博取,既尝到了勤奋好学的甜头,也有了吃苦耐劳的收获,其中的酸甜苦辣依然历历在目。
1993年,借着政府扶持民俗旅游产业的好政策,单大姐放下锄头,办起了民俗院。“当时,为了6000块钱开张费,我借遍了整个官地村。好多村民家里没钱就借粮食,我把粮食卖了再换钱。”家什准备差不多了,但不懂经营怎么办?单大姐又跑到城区饭店和宾馆里“偷师”,学习人家如何管理、定菜价等,回来照“单”经营,当年不仅还清了所有“饥荒”,还盈余300多元。
工夫不负有心人。从此,单大姐的民俗院一发而不可收拾,买卖是越做越大、越来越红火。为避免恶性竞争,单大姐联合村里姐妹们成立了民俗接待合作社,统一配货、采购、定价和安排客人,每户每年光副食成本就省下5000多块钱。今年“十一”黄金周,全村接待游客5000多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多万元,仅单大姐家就接待了近千人。
诚信经营不仅生意兴隆,单大姐本人也随之名声在外。
今年初,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马峪乡和清源镇领导来怀柔参观考察乡村游,就吃住在单大姐家。他们看到一个农家女凭借自己的热情和一种不服输的决心,依靠党的好政策,由穷变富,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民俗接待致富经验,当即邀请单大姐远赴山西传道授业解惑。
一个民俗大嫂能飞来飞去“走穴”各地讲课,不仅大伙儿都觉得新鲜,就连单淑芝本人也觉得有些不适应。“压根儿没想到我一个农村妇女能到外省讲课,这简直就像做梦一样。”提起讲课的事儿,单大姐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当时我特别有压力,给自己定了任务——教姐妹们如何经营民俗院的同时,向她们学习,也顺带推销咱京郊的乡村游。”
单大姐的报告在听课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她讲的东西很生动,是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一直想搞民俗旅游,但又心存顾虑的农嫂方翠华说,“单大姐毫无保留地将致富经验传授给了我们,非常受用,回去我就开张营业,争取也能像她一样把民俗游做大做强。”清徐县旅游局局长史万源介绍说:“清徐县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示范,一直以来试探观望的人多。现在经单大姐这么一‘忽悠’,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坚定了发展信心,积极性陡然提高。”
如今,“飞地”讲学对单大姐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她的课讲得也是越来越叫好、叫座,课时已经排到了明年。
“我一个民俗嫂,已经先后飞到宁夏、黑龙江等5个省、市介绍民俗接待经验,直到现在都觉得像在做梦。”单大姐颇为自豪地说,“外出讲课不仅开拓了眼界,也丰富了民俗知识。虽然照看自家生意的时间少了,但能让外地的姐妹走上民俗致富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