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名普通军人的道德坚守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9-26  互联网

    □□本报记者 张凤云 通讯员 胡广飞 朱显清

    在安徽省阜阳某预备役团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宿舍里,一位40多岁的军人正在淘洗衣服。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门口还摆放着几盆鲜花。9月的清晨,阳光从窗外洒进来,简朴而温馨。

    洗完衣服,军人将生病的妻子抱上床。妻子的身体很重,军人的动作很轻,不一会儿,军人脸上便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把妻子安顿好,军人看了看表:7点50分,跑步去上班。

    这位军人是谁?他就是全国道德模范、安徽某预备役团副参谋长王现伟。5年来,他不离不弃,精心照顾着卧病在床的妻子;并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爱心接力,扶贫帮困,感动了中国大地。

    “我们还年轻,还有力气,还能搀着走”

    王现伟平时有说有笑,看上去很阳光。不熟悉他的人,根本看不出他家里躺着多年重病的妻子,他身心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当你看到他妻子刘粹红在纸条上歪歪扭扭地写字,甚至和他一起散步时,你根本不会相信,5年前的她突发全身性血栓,离死神仅半步之遥。 

    回忆起5年前的事,王现伟尽量保持着内心的平静:“诊断出来后,医生说不行了,就算治好了也要做好伺候她一辈子躺在床上不能动的心理准备。我当时就哭了,可我不舍得放弃。”王现伟说,“一想起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应该坚持下去。我那时候很穷,很多人都不同意我们结婚,是粹红不嫌弃我,顶着压力嫁给了我。后来因为意外,粹红流过产,留下了后遗症,但是为了给我一个完整的家,粹红硬是冒着生命危险要了第二个孩子。”

    怀着对妻子的那份爱和感恩的心,王现伟坚持了下来。此后短短两个多月里,刘粹红每天光医药费就得1万多元。当借来的钱全部用完,王现伟揣着医嘱,背着妻子,也背着10多万元债务回家了。

    为了照顾好妻子,王现伟将时间切成了“薄片”:每天很早起床料理家务,早操一结束,就“飞奔”回家准备早饭;妻子嘴巴合不拢,不能咀嚼食物,他把主副食调配好、嚼碎后一口一口喂下去;午饭后,他给妻子讲故事,同时一遍又一遍地做全身按摩;下班后,用轮椅推着妻子散步……

    “我有时候躺在床上,泪水不断,可转眼看见粹红,她比我更难受。既然是夫妻,那你就得承担起这个责任。不能说,她身体好好的,能挣钱,你和她就是夫妻。倒下了,生病了,你就不要了。想通了,累过了,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面对记者,王现伟淡定地说,“我们还年轻,还有力气,还能搀着走。”

    自从妻子患病后,王现伟就将年仅8岁的儿子一个人留在了河南老家。“孩子在外非常牵挂,我姐说你多打电话过来,我说电话费贵。每次打电话他不挂,我说你挂了吧,他说好,就是不挂,等我挂电话他才挂。”王现伟说,打电话对他来说很痛苦。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现伟坚强地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转眼几年过去了,2009年元月份,妻子的四肢慢慢有了知觉。一天中午,王现伟惊喜地发现家里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我以为是好心的邻居来帮忙收拾的,便在纸条上问粹红,今天是谁来帮忙的?我好去谢谢人家。‘房间是我收拾的,我能干活了……’字还没写完,她就哭了起来。”

    “她每做好一件事,她就哭。我也很激动,表扬她半个小时,她每一个小进步我都感觉很欣慰,平常感觉不到的幸福在这个时候都能感觉到。”

    “照顾好家庭,你才能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担起责任”

    说起王现伟,团作训参谋高磊立马想起了去年圣诞节晚上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雪很大,我正在值班,听到门外有动静,推门一看,一个‘雪人’正踩着三轮车朝营门口来。当时还在想,这么晚了,谁呀?后来一看是王现伟,头发、眉毛都挂满了冰茬,肩膀上一层雪,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我就问,这么晚了你去哪儿了,车上装的什么呀?他说他到市里煤球厂拉些煤球回来。他说空调吹得干,你嫂子老咳嗽。下午他就上街买来新炉子,把管子什么的装好,看她休息了,就去买煤球,谁知道下起了大雪。”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一辈子勤俭知足,含辛茹苦拉扯大5个儿女,教给我们最朴素最简单的做人道理。”王现伟说,在父辈的身上,他学到了坚韧、自信、勤俭、厚道……他说,这也是支撑他坚持下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972年,王现伟出生在太行山脉一户农民的家庭,由于劳力少,人口多,母亲又有病,童年的王现伟没吃过一顿饱饭。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挣钱给母亲治病,高二下半年,王现伟偷偷报名参加了平顶山煤矿的招工。

    回忆起那段当矿工的日子,王现伟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快乐:“听说下井工资高,我就跑到矿长办公室要求下井。下井累,还危险,身上的煤灰洗都洗不掉,磕的伤疤一个连着一个。那时候年轻,又能多赚点钱,也不觉得苦。”

    “现伟这孩子,心眼好。”曾经跟王现伟一起工作过的一位矿工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个工友的孩子生病了,急需钱用,王现伟就把身上仅有的60元钱给了这个工友,“那可是他一个月的‘口粮’。接下来,王现伟每天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就着咸菜疙瘩吃馍来充饥。”

    王现伟说,进入部队这个大家庭后,让他感受到很多温暖,也正因为此,他不但没有放弃对妻子的照料,还更加坚定了对事业的追求。

    2007年,王现伟交流到预备役部队担任副营长,为了尽快适应预备役部队工作,他坚持不断地给自己加压学习。三年来,王现伟先后撰写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发表军事学术论文12篇,提高了自身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这一年王现伟代理营长期间,为确保整组质量,他先后跑遍了18个乡镇、42个自然行政村、548户战士家庭。错过了吃饭时间,就泡包方便面;累了,就在公交车上眯上一会儿……

    翻开王现伟的履历表,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串普通却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当兵19年,经历过12个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干得出色精彩,即使在妻子生病这几年,王现伟也曾连续3年带出“基层建设标兵连”,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二等功……

    “我以感恩之心对工作、对事业。”王现伟说,“对家庭是责任,既然是军人,就要有更高的姿态。你对家庭不负责,对国家能负责吗?照顾好家庭,你才能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担起责任。”

    “我是一个普通的人,尽自己所能做点普通的事”

    “修电视机喽!”每年的3月份,在阜阳南二环路上的小区内,总能看见一群穿军装的战士,在一名军官的带领下,为小区居民免费修理家用电器。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这名军官叫王现伟,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对待事情十分认真。

    在阜阳,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王现伟这个当兵的人。不仅因为他多年来对妻子的精心照料和不离不弃,更因为他还将爱心传递给其他遇到困难的人们。

    “有一天我走在路上,看到一家店正在加工儿童床,当时福利院刚来了几个孩子,床铺很紧张。上去一问,老板说,这就是给你们福利院做的,一个当兵的来定的。”阜阳福利院的院长告诉记者,他回去一问才知道,那个当兵的就是王现伟。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已经过了最难的时候,应该把这些帮助送给那些更困难的人。”今年4月,王现伟找到团政委,主动拿出社会各界捐赠的5万元钱,建议设立“阜阳预备役团爱心基金”,他希望能将这份爱接力下去。

    阜阳市县乡多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带领群众走上富裕之路,王现伟响应师里开展的“万兵结对奔小康”活动,与营区附近6个贫困家庭结成了对子。稍微空闲,便用轮椅推着妻子来到老乡家里,上门帮助干农活,帮助群众收集致富信息创业……在他的带动下,许多退伍返乡战友也加入到了结对致富的行列中。

    在阜阳,王现伟帮助过在火车站丢失了车票的农村妇女;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过当地村民抗旱;抗洪抢险中,带头跳入湍急污浊的洪水,打木桩、下石笼;巡堤查险,常常白天被太阳晒脱一层皮,晚上被蚊子叮得一身包……转眼5年过去了,岁月的操磨让王现伟的额头爬上了细细的皱纹,但是那种军人特有的阳光笑容、豁达开朗的个性却一如既往地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今年9月份,王现伟高票当选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可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却始终很普通:“我是个普通的人,尽自己所能,做些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普通的事。”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26/17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