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重庆菜价:“低头”背后功力绵深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9-20  互联网

    □□高兴明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蔬菜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一些地方、个别品种甚至是一路飙升,其涨幅历史罕见。然而,在此背景下,作为直辖市且为特大城市的重庆,蔬菜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其均价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1个省市、8个蔬菜品种(青椒、尖椒、韭菜、胡萝卜、西红柿、大白菜、圆白菜、蒜薹)监测,上半年,重庆超市蔬菜均价为5.68元/公斤、比全国平均价格低5.96%,集市蔬菜均价为5.28元/公斤、比全国低6.91%。

    在全国菜价持续走高的形势下,重庆菜价为何能逆势而行、“一枝独秀”?调查发现,“低菜价”的背后蕴含着必然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始终把“菜篮子”工程紧紧抓在手上,像保障粮食安全那样保障市场供应。9月6日,由农业部、交通运输部、环保部等组成的国家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检查调研工作组,对重庆市蔬菜保供稳价效果给予高度肯定,工作组指出:重庆把“菜篮子”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在稳定蔬菜基地建设、强化信息监测预警、提高组织化程度、减少流通环节等方面成效突出,保供稳价成功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把蔬菜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在重庆每年的民生工程之中,“菜篮子”工程必定位居其中。为了确保这项民生工程有位置、能见效,市里建立了工作责任体系,市政府由市长为第一责任人,常务副市长亲自抓,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统筹部署。并作为区县领导干部职务升迁的重要内容,纳入“一把手”工程考核,市级相关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农委牵头,市财政局等8个部门和单位参与,定期分析形势,会商工作,协调解决产前、产中及产后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各区县也明确由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搞好总体规划突出标准化生产。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推进的形势下,重庆主城区老蔬菜基地面积逐步缩减,蔬菜保供面临考验。为此,200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实施城市规划区蔬菜基地“外移工程”,大力推进以潼南县为重点的渝遂高速公路沿线优势蔬菜产业带、以武隆县为重点的高山蔬菜生产带和以涪陵区、万州区、石柱县为重点的三峡库区加工蔬菜产业带建设,着力打造潼南县、武隆县、璧山县、铜梁县4个蔬菜核心基地县,进一步夯实各区县的特色蔬菜基地,全力保障重庆主城、区县城和集镇的蔬菜供应。2008年以来,全市新建或改建基地约60万亩,基地面积累计达到130多万亩,4个核心基地县年供菜能力提升到260万吨;到2015年,全市蔬菜基地规模将突破200万亩。在扩大基地规模的同时,重庆还以科研为基础,大面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通过标准化生产来提高蔬菜质量。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全市获得省部级以上蔬菜科研成果达54项,其中获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9项。目前全市蔬菜产品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绿色和有机食品32个。

    以财政资金为杠杆“四两拨千斤”。重庆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之大,为全国罕见。2008年以来,全市共整合蔬菜基地建设投入达20多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投入1亿元左右,市级财政专项资金3亿元,县级财政1.5亿元,整合农业、交通、水利等其他方面的资金7亿元,以此带动社会投入8亿元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级财政建立了年度定期增长机制。2008年,市级财政安排的蔬菜产业专项资金仅500万元,近3年来,每年大幅度增长,今年资金规模已达到2亿元。同时,重庆在重点产区上大做文章,优先将蔬菜作为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重大项目予以扶持发展。加强蔬菜基地保护,实行更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将新建基地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使其成为永久性蔬菜基地。

    提高蔬菜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强化主体培育,提高组织化程度,是重庆蔬菜保供稳价的成功经验。这方面,重庆的主要抓手是建设“专业村”、“标准园”、“合作社”。所谓“专业村”,就是在蔬菜优势产区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使村里50%以上的耕地用于种菜、50%以上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蔬菜产业。所谓“标准园”,就是在专业村中,规划建设若干的标准化生产菜园,使每个蔬菜标准园达到“十个一”的水平,即一片标准化菜地、一个育苗场、一个检测点、一处集散地、一处放心农资销售点、一个培训点、一个专业合作社、一名技术指导员、一个信息平台和一个品牌。所谓“合作社”,就是在创建专业村的同时,扶持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组团式生产和营销,化解蔬菜生产及经营风险。目前,全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已达700多个。在提升生产环节组织化程度的同时,重庆高度重视销售环节的工作,通过鼓励和支持蔬菜生产组织进驻社区设立直销店,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农校对接”等,创新产销对接方式,推动观农贸、沃尔玛、重百、永辉超市等营销企业和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大型消费团体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积极开展多种对接,建立直配基地,从而减少中间流通关节,促进蔬菜价格平稳运行和菜农增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灾避灾。重庆地处西部,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旱情较重。对此,重庆市委、市政府确立了“蔬菜基地建到哪里,土地整治、灌排、运输、装备、市场等配套设施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整合水利、交通、扶贫、农综、移民、国土整治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大力推进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面对多发的旱情,重庆在水源有限的情况下,指导各地重点落实了技术抗旱措施,大力推广微喷灌、集中育苗、设施栽培、遮阳网和稻草等材质覆盖防晒保墒等抗旱技术,收到较好效果,既保证了当季有菜吃,又保证了晚秋蔬菜生产及时播种育苗。同时,将新建基地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建成了一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产出高”的标准化蔬菜基地,重点蔬菜产区的综合产能和抗旱等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20/17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