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
生产全监控——
自动化给力企业发展
“嘟嘟,嘟嘟……”自动控制感应器发出了警报声,原来是温室内温度超过了30℃,湿度不足50%,各个温室自动喷水设备瞬间喷出了细密的水珠,温度迅速降下来,湿度保持在70%。这是河南省济源市丽景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高档花卉连栋温室信息控制中心的一幕。今年以来,该公司通过采用温室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以前100人干的活,现在40人就可完成了,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省用工费72万元。”该公司经理刘占增高兴地说。
如今,采用智能监控系统的涉农企业在济源为数不少,梨林镇张会荣投资700万元建成济源市第一家智能温控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生产线,采用“微电脑智能调温、控湿”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视频监控。他介绍说:“栽种金针菇最怕高温、高湿、通风不良造成细菌性锈斑病,现在用上智能控制技术后,再也没有发生锈斑病。金针菇长得好,每斤比别家的贵2毛,还供不应求。”该市还有不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智能温控设备,实现精准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宽带村村通——
网络化助力农产品销售
济源市农民段中元经营了10个蔬菜大棚,过去常为卖菜难发愁。如今,他再也不犯难了:“自从村里通宽带后,我就买了电脑,把我家和周围群众的蔬菜销售信息发到网上。目前我们的菜40%都是通过网络销出去的,省事多啦。”如今,网络已成为济源市农民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通过与联通、移动、电信等通信公司联合,济源市2008年底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宽带,较河南省提前两年完成村村通宽带工程,全市70%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入村,位居河南省第一位。该市投资1000余万元,在全市建成了1个市级信息服务中心,16个镇级信息服务站和500余个村级信息服务点,率先在全省建成了新农村三级信息服务平台。今年市财政又列支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级局域网建设奖补,“村村通宽带”为所有行政村架通了信息高速路,让全市农户实现了与大市场的远程对接,为济源农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源大整合——
信息化服务水平提升
“叮铃铃叮铃铃……”正在自家地里干活的济源市梨林镇村民张小国手机响了,拿出手机一看,原来是两条短信,一条是市农业局发送的关于玉米拔节期间病虫害如何防治的短信,另一条是气象局发送的关于最近三天的天气状况短信,提醒农民根据天气状况适时进行农业生产。像这样的短信服务在济源农村,颇受群众欢迎。
借助被列入“全国信息化试点市”的契机,济源市整合了农业、气象、畜牧等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建成了“济源新农村信息网”,率先在全省搭建了统一的“三农”服务平台,三年来通过网络短信平台共发送各类惠农信息2020条,受益群众达500多万人次。该市还先后创办了济源农业信息网、农机网、兴农网等各类网站32个,包括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气象、粮食等各个行业,涵盖了农副产品种植和养殖、产品销售和供求、人才培训和外出务工等全方位信息,形成了统一、规范、畅通、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满足了群众信息需求,推进了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