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推动玉米种业发展重在创新种质资源

网友投稿  2011-09-19  互联网

    图为丹东农科院院长、丹玉种业董事长景希强研究员(右一)在向美国育种专家张铭堂博士(前排左一)等专家介绍丹玉系列新品种。  王德新摄

    □□

    本报记者宋逊风

    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9月5日在辽宁省丹东市举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科研单位、农业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及种子企业的老总、育种人员及美国玉米基因组计划负责人等8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200余篇。会上,大家形成共识,推动中国玉米种业发展重在强化玉米种质资源创新。

    会议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教授,丹东农科院院长景希强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徐云碧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赖锦盛教授,美国睿智农业咨询公司的专家等就我国粮食安全与玉米生产、玉米基因组学、国际种业研发路线与体系、旅大红骨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等内容做了专题报告。

    柯炳生教授在题为《我国粮食安全与玉米生产》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粮食安全实际上就是玉米的安全,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玉米需求量最大,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也最大。所以,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要强化种质资源创新,推动玉米种业发展。

    美国玉米基因组计划负责人派特·西纳波及托马斯教授介绍了基因组学新技术、玉米养分高效利用与分子育种的方向,与会者不仅了解到了国际上玉米育种的先进性和研究方向,也明确了研究目标。

    景希强研究员介绍了“旅大红骨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曾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E28”、“丹340”的亲本皆来自于旅大红骨玉米种质资源。他强调,我国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利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宋伟博士所作的《“先玉335”DH系的分子鉴定、类群划分及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研究》,把与会者的目光吸引到如何研究、破解占领我国市场的外国品种的优势上。她建议,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辽宁农科院玉米所刘志新所作的玉米品种试验辩析的报告指出,辽宁省每年审定的新品种达30~50个,但真正有开发价值的品种很少,推广品种应用面积小,使用寿命短,揭示出我国新品种同质化倾向严重,强调必须强化种质资源创新。

    在丹东农科院试验田的观摩现场,美国育种专家张铭堂博士发现“丹玉606”玉米新品种与邻垄作对照的“先玉335”在株型、株高、茎色、叶向及穗位、粒数等方面极其相似,欣喜地对参观者说:“‘丹玉606’发扬了中国玉米的高抗优势,有望达到‘先玉335’的高产、优质水平。”

    会议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副主任李建生教授当选为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19/172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