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了 380万农民的幸福家园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9-15  互联网

    □□ 贺爱琳 蒋阿平 本报记者 文洪英

    近年来,在广袤的井冈大地,纵横绵延的通村公路像一条条神奇的彩线,将江西省吉安市4842个新农村建设点串成了一幅城乡统筹发展的壮丽图画。工业反哺农业的“春风”吹拂,城市支持农村的“细雨”滋润,吉安380多万农民的心田乐开了花——

    自主搞建设,美了家园

    吉安是农业大市,革命老区四个字在赋予她光荣历史的同时,也赋予其沉甸甸的发展责任。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吉安人信心满怀。打造典型示范,从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开始。从规划入手,保古色、留红色、显绿色,基础设施、社区服务、房屋设计三配套,让群众的新家园既有现代特色,又各具乡村风光。截至2010年底,全市214个乡镇共253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总体规划,3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庄规划已完成90%,为新家园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积极自筹资金,踊跃投工投劳,争相拆除破旧房,广大群众建设美好新家园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整合山场、水面等集体资源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运作也越来越顺畅。仅靠群众的力量,新农村建设资金还远不够,怎么办?“项目统筹一点、财政安排一点、单位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点”。

    扶贫、建设、农业、民政等部门,纷纷把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异地搬迁、移民搬迁等项目紧密结合用于移民新村建设补贴;水利、交通、林业、卫生、文化等涉农部门,积极将部分建设项目配置到新农村建设村点,集中整治村容村貌;有关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知名人士争相捐资捐物,给予新农村建设全方位的支持与指导。仅2010年,全市就投入各项统筹资金23549万元,乡镇支持资金800万元,单位帮扶资金1424万元,社会捐赠资金530万元。

    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水泥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自来水进屋,沼气上灶台,广播电视全覆盖……“五通一气”、“三清三改”,美化、绿化、亮化,新农村建设的画笔巧施“粉黛”,妆点出了一道又一道美丽的风景。

    点线面结合、沿线布点、连线成带、成片发展、整体推进。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沿线村庄、集镇和旅游景区村庄为重点,83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村点展示“裂变效应”,全市新农村建设点迅速发展到4842个。

    大打特色牌,鼓了腰包

    吉安最好的品牌是生态,最大的压力是发展。

    生态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多样。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何将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吉安人的回答是: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一村一品”,关键落在“品”字上,要想方设法塑品牌,创特色,优化提升。永丰县佐龙乡的富裕村是个有名的“辣椒村”。村里家家户户种辣椒,不愁销路,每亩纯收入达5000元,这得益于永丰蔬菜的知名品牌。通过注册“永丰牌”无公害蔬菜品牌、在南昌株洲武汉等地建立直销区、县领导带队分赴湖南湖北等周边省市80多个大中城市举办洽谈会新闻发布会等一系列举措,“永丰牌”蔬菜不仅成了品牌,还走出国门,上了外国人的餐桌。有了品牌效应,村里的辣椒自然就不愁“嫁”了。

    如今,草食畜禽、花卉苗木、时鲜果茶、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烟叶蚕桑药材、林产化工及竹木精深加工等八大产业成为覆盖全市的特色产业,“一村一品、一县(乡)一业”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截至2010年底,全市产业特色鲜明的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50%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达909个,专业户3万余户。

    随着“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带动下,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纷纷与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结合,向规模经营推进,促进了一村一品的良性发展,使“一村一品”不断向更大的规模、更高的水平发展。

    总投资10亿元的葡萄深加工项目——吉安福圆食品有限公司,填补了吉安县横江葡萄精深加工的空白,进一步延伸了产业增值链条,促进了横江葡萄产业升级。葡萄种植大户肖兴远说:“现在卖鲜果一年收一季葡萄,每亩收入可达五六千元,以后搞深加工,半成熟的葡萄也能卖钱,那我们一年就可以收获两季,收入就更高了。”

    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8家,农村专业合作社1037家。全市专业村、专业合作社覆盖新农村建设点4562个,辐射带动农户20.75万户。

    借势发力,蓬勃发展的非农产业成为各新农村建设点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靠近工业园区的村点,积极组织农民当工人,解决农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井冈山、武功山、东固山等风景名胜区域的村点,大力引导发展农家餐馆,让农民当老板;城郊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周边村点,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兴休闲农庄、农家菜馆、垂钓基地等,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2010年,仅井冈山市就新增农家乐餐馆52家,总共达207家,农民人均收入达5570元。

    构建新社区,甜了心坎

    家园美了,腰包鼓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追求也更高了。

    从细节入手,倡导农村新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吉安县、吉水县等地印发了清洁工程卫生管理手册发放到户,试点村一户一册。安福县、永新县分别送发了“致全体村民一封信”1万多份。永丰县选派100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宣传垃圾处理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及有关措施政策。

    新建垃圾池、焚烧炉、垃圾中转站,组建专门的保洁员队伍,添置垃圾袋、垃圾箱、垃圾清运板车、机动车,建立可利用垃圾(废旧电池)和医疗垃圾回收网络……结合实际的城郊模式、圩镇模式、村级模式,使农村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

    干净的家才是最美的家。目前,全市建立县级可用垃圾回收市场47个,乡级回收站225个,村级回收点2653个;废旧电池县级封存点40个,乡级封存点141个,废旧电池村级收集点2651个。30至50户配1个保洁员,垃圾定时打扫、定点堆放、专人收集、专人清运、专人监督检查,“财政补一点、集体贴一点、农户出一点”保障环卫费用开支,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随机抽查与集中督察相结合开展全面考评。

    洁净而美好的环境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染力。润物细无声,农民的环境意识在增强,卫生意识在提高,文明意识在提升。

    让农村拥有城市社区的功能,观念悄然转变中的农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热情高涨。

    目前,全市每个村都有一个集休闲、娱乐、科教等为一体的农村综合社区服务平台,有农家书屋4207个,万村书库150处,农村超市2363家,农村卫生室3478个,农村综治室2806个,农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人身意外保险、教育保险等险种的参合人数持续增长。

    如今,农村里“烧高香,拜神佛”的人少了,学科学、懂科学的人多了;“农忙流汗,农闲流钱”的赌迷不见了,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能手”不断涌现,讲文明、促和谐的新农民越来越多。吉水县八都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永丰县瑶田镇梁坊桥村落社区被评为“全省十大和谐社区”,22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5.15万农户被评选为“市文明信用户”。

    “平时忙赚钱,闲时有休闲。现在我们的生活不输给城里人呢!”靠种植药材发了家,家里微波炉、冰箱、空调等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还开上了小轿车的永新农民李香凤高兴地说。

    走上了平坦路,喝的是干净水,住上了小洋楼,上的是卫生厕,更有家门口生态小广场、图书室、活动室等休闲场所全面开放。乘着新农村建设的春风,越来越多的农民和李香凤一样,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城市生活梦变成了现实。

    农民乐,天下和。看,火热的红土地上,380多万农民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动人的和谐新生活。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15/17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