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久锋
在祖国的西南地区,有一座横跨渝、鄂、湘、黔4省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大山——武陵山。这里的农民出山难,获得好的医疗服务更是难上加难。看病难、看病贵,有病不敢看,一度是当地农民生存的真实写照。
就在巍巍武陵山区深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却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创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让农民看得起病,还让农民看好病,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山区办好医药卫生事业的新路子。
乡村一体化管理:看病不再“难”
在该县盘信镇马台村卫生室年过六旬的卫生室负责人张桂梅告诉记者:“自从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后,村民看病买药的负担减轻了很多,现在来卫生室看病的人明显多了。”
张桂梅所说的“乡村一体化管理”,是松桃县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该项改革以乡镇为单位,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工资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乡镇卫生院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对村卫生室进行管理和指导。
根据实施方案,村级卫生室医务人员按照服务人口的1‰~1.2‰进行配置,通过考试竞争上岗,统一调剂,建立对村卫生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县财政将公共卫生补助经费从2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并按月拨付。目前,全县503个行政村配备了603名乡村医生。
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后,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也大为加强。盘信镇卫生院副院长郝波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卫生院新增了彩超、生化分析仪、手术器械台等设备,以前需要到县城才能做的手术,我院都能做了,群众就医方便了很多。”
“通过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得到改善,乡村医生的业务技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基本健康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副县长龙宪碧告诉记者。
基本药物制度:让看病不再“贵”
“现在买药比以前便宜多了,就说这盒诺氟沙星胶囊吧,以前要花两块多,现在标价只有一块四毛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50%,自己才花七毛多钱。”在盘信镇干溪村卫生室,正在买药的龙秀英向记者细数着药价的变化。
龙秀英说的变化得益于国家实行的基本药物制度,松桃县提出,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乡镇卫生院达不到80%,村级卫生室达不到100%的,暂缓新农合报账。
干溪村卫生室医师郭炎告诉记者:“这些药物都是从网上统一招标购买的基本药物,由镇卫生院统一配送,实行零差价销售,群众不论是在我们这里买药,还是在镇卫生院、县城医院,都是一个价格。”
据了解,该县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基础上,实行单病种总额费用“包干”的配套措施,减轻了群众的住院负担。该县组织编写了64类、101种单病种临床路径诊疗规范,并对这101种单病种实行“打包”定额付费,“超支不补,结余归院”。
“这样就使不必要的药再不会出现在医生的处方上,杜绝了医疗机构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也避免了贫困家庭住不起院,真正做到‘病有所医’。”松桃县卫生局局长冉启江这样总结单病种总额费用“包干”的好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绝望者曙光
松桃县今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政策进行了调整。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住院、农村五保户住院、新生儿筛查、儿童健康体检等6项实行全免费。
该县还将住院补偿比例由原来的县级45%、乡镇级55%和县境外30%分别提高到80%、85%和50%,门诊补偿由30%调整为50%,人均累计门诊报销由200元提高到300元,住院封顶线也由1万元提高到8万元,是该县人均纯收入的25倍。农村的儿女结扎户、独生子女户则在此基础上再提高10个百分点。
去年,该县参合农民共有110.12万人次获得新农合补偿,年度补偿资金7333.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率达到88.9%。
对于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松桃县则予以重点解决。该县对各种恶性肿瘤、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等6种重大疾病,具体诊疗和用药不受限制,一律按80%的比例报销,年度累计补偿封顶线30万元。
在新农合筹资和支付方式上,松桃县也进行了大胆改革。由参合群众委托农村信用社从国家直补“一卡通”中代扣代缴农民个人参合金。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仅让外出人员能及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有效地减少了政府在筹资方面的人、财、物成本。截至今年6月底,松桃自治县有87%的农户签订了代扣代缴协议,已代缴2012年度参合资金1202.19万元。
目前,该县农民的参合率已超过98.9%,远远高于贵州省平均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筑起了一道牢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