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右)与印度诗人泰戈尔(中)、林徽因(左)。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徐志摩,海宁人,近代著名的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徐志摩的诗,色彩浓郁,情感真挚充沛,处处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有人说徐志摩轻浮,是个纨绔子弟,作品也是浮华虚幻,其实这些说法都因为不了解他,真正的徐志摩是一个具有真情实感的人。他一生都在追求无法实现的爱、自由与美,才孕育出美丽的诗篇。
说起徐志摩,不得不提到他与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纠葛。
张幼仪,徐志摩的第一位夫人,国民党政要张君励的妹妹。曾就读于江苏师范学校。1915年经张君励与徐志摩父亲徐申如撮合,徐志摩与素昧平生的张幼仪举行了婚礼。对于这段婚姻,年轻的徐志摩似乎懵懂无知,如同常人一样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婚后第二年,徐志摩开始了自己的求学生涯。不久之后,张幼仪来到英国的沙士顿与徐志摩一起生活。起初二人的生活波澜不惊,但一切在徐志摩遇到林徽因之后发生了改变。徐志摩被林徽因的婉约才情和高雅气质所震撼,认识到自己的另一半当如徽因。而张幼仪虽是个贤妻良母,温存恭谨,体贴顺从,只可惜不能与自己心灵相通地交流。于是徐志摩要求与张幼仪离婚,并独自离开沙士顿,来到林徽因居住的伦敦。张幼仪最后只能在二哥张君励的帮助下,来到德国柏林,生下了孩子。
林徽因是民国社会名流林长民的独生女儿,自幼聪慧过人。当时因为父亲林长民应邀去英国讲学,十六岁的林徽因随同游历英国。为拜托林长民给自己引荐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徐志摩在林长民的住处第一次见到了林徽因。林徽因秀挺的身材,脱俗的气质和纯真的微笑,将徐志摩完全俘虏。此后,徐志摩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林徽因热爱文学,也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和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但是自小接受传统教育的她,深深知道不能接受徐志摩的爱情,于是就这样劝说徐志摩:“徐兄,我不是您的另一半灵魂。我们是太一致了,就不能相互补充。我们只能平行,不可能相交。我们只能有友谊,不能有爱情。”最后,林徽因嫁给了梁启超之子,著名建筑家梁思成。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个完美身影。只能赋诗如此: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徐志摩人生中的第三个佳人是陆小曼。陆小曼也是当时名媛,受过中西文化的浸润调理,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别具风韵。徐志摩遇到陆小曼的时候,陆小曼已经是有夫之妇。因此二人的恋情成为当时轰动性的社会新闻,也导致了包括徐志摩父母在内等许多人的反对。婚后,徐志摩与陆小曼一同回到家乡,度过了几个月神仙般的生活。不久之后,二人性格上的差异逐渐显露出来。陆小曼每天过午才起床,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虽然徐志摩经常婉转地劝告陆小曼,也未有改变。
后来,徐志摩受到胡适的邀请到北大教书,而陆小曼则迷恋上海的灯红酒绿,坚持住在上海,徐志摩只得经常奔波于京沪两地。悲剧因此发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机从南京飞向北平,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
如同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让他萌发出了“天才的激情”,但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