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老北京人怎样过中秋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9-10  互联网

    文玩,就是赏月,写诗作画猜灯谜。武玩,就是到湖边,看月光投在水中;北京孩子还爱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那叫“追月”——

    □□ 李华

    9月12日,我们将迎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中秋节是华夏表达特有的“血亲团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宿愿的重大节日。各地的民俗活动都异常丰富,且都各有其特点。在北京的人记忆中,中秋总跟一种兔首人身、外施彩绘的泥人连在一起,这种应节玩具被人们亲切地唤作“兔儿爷”,在老北京,最有特色的中秋习俗就是玩兔儿爷、拜兔儿爷了。

    兔儿爷传说与祭月习俗

    兔儿爷其实是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它的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

    有关兔儿爷的传说,听过的人大都喜欢。

    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

    旧时过中秋,祭月是主要的活动。到了八月十五傍晚,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要面向东南方摆设一张八仙桌,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藕、西瓜等。桌前铺有一块红毡供人们祭拜之用,布置停当后,当月亮渐渐升起,家中的女子(京城习俗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说)依长幼顺序,一一叩拜月亮。供毕,全家团坐,饮酒赏月,分享瓜果、月饼等祭品。故民间又称中秋节为“团圆节”。桌上的毛豆枝,是专门为“兔儿爷”准备的。

    不过,“兔儿爷”再神气,拜谢完毕后,就成了孩子们的玩物。兔儿爷是旧时北京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在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孩子们也不上课,逛“泥兔摊”就和逛庙会一样热闹,而且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

    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在服装道具上翻出的花样,恐怕让如今的HelloKitty和Snoopy也只能甘拜下风。据说不同坐骑的兔儿爷代表不同的含义:骑虎的保佑事业,骑大象的寓意祥和,骑葫芦的代表福禄……

    中秋节将至,我们不妨给家里的孩子买来一个兔儿爷,在带来祝福的同时,还能回味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呢!

    吃月饼喝桂花酒写诗作画猜灯谜

    其实,除了玩兔儿爷、拜兔儿爷之外,老北京人的其他一些过中秋的习俗,也非常雅致和富有内涵。

    旧时,老北京人过中秋节,家家都要设置拜月台,用于祭祀。而其中,重点摆的是团圆月饼,还要摆水果。当然,水果的摆放很有讲究。桃和石榴要放在一起,过去老百姓认为,多子多孙才是多福多寿;栗子和柿子可以摆在一起,名曰“利于商家的繁荣”;撒上一把桂圆,意在“贵在团圆”;远方的游子无法回家,摆上藕,意喻“藕断丝连”。

    吃月饼是南北统一的中秋习俗,但是老北京人吃月饼,喝酒要喝桂花酒,且老北京人往往习惯自己动手做月饼,有的加豆馅,有的加枣泥馅,有的爱加上青丝、红丝,现在所谓的DIY,其实我们的先辈们一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玩月在老北京很盛行。老北京人玩月有两种,一种叫文玩,就是赏月,写诗作画猜灯谜。另一种叫武玩,就是到湖边,看月光投在水中;住四合院,院里有缸,盛满水,看着看着觉得不过瘾,捡起来一个小石子往水里一扔,波澜四起。北京孩子还爱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那叫“追月”。

    赏花文化在中秋节也很有特点,家家户户爱把花堆在窗台上,摆成“花山”,各种花朵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中秋节无论怎样过,都是为了营造一种团圆、喜乐、祥和的氛围,最根本的还是要在这种浓浓的节日中,品味亲情的可贵,我想,这才是中秋节真正的意义所在吧。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10/17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