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北京小麦:竞赛背后的技术含量

网友投稿  2011-09-08  互联网

    □□本报记者李锐

    日前,“2011年北京市小麦高产竞赛”活动正式落幕,参加“高产竞赛”的100户种粮大户的产量数据随之公布。测产表明,100户大户平均亩产436.7公斤,较全市亩产325.5公斤增加34.2%。房山区窦店镇窦店二农场沙志刚的示范方亩产最高为580.5公斤,创造了全市小麦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为了深入推进小麦高产创建,发挥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小麦均衡增产,今年北京在顺义、通州等8个区县遴选了100户种植面积百亩以上的大户开展高产竞赛,竞赛建立了基本信息、田间管理和成本效益调查档案,开展了产前产中指导,收获时聘请专家测产验收,从种植面积大小、档案完整性、新技术应用率、产量效益和辐射带动五方面进行打分。

    竞赛将技术作为创高产、争高效的基础,积极推广主推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一是主推了“一选三调五改进”技术。大户100%应用了农大211、中麦175等9个主推品种,去年10月5日前播种的适播麦占77%,较全市提高33.6个百分点;平均亩穗数45.0万,穗粒数29.5粒,千粒重40.0克,产量结构较合理;大户普遍实施了因苗管理、因墒灌溉,按创高产所需肥料施肥;平均灌水4.1次,亩灌水量181.5吨,符合节水高产高效技术要求;在起身期化学除草、抽穗期吸浆虫防治和后期蚜虫防治时采用一喷综防、一喷多用的措施;播种、施肥、打药和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施肥打药均匀、及时,收获损失小、效率高。二是积极推广田间管理技术。针对本年度北京连续108天无有效降雨造成麦田干土层较厚、麦苗萎蔫现象,在冬前浇足冻水的前提下,冬季、早春推广了镇压补水保苗技术,大大降低了死苗死茎的发生;返青期因墒促管、促苗生长,起身拔节促控结合,一喷多用,后期适时浇好灌浆水等技术,田间管理及时到位,保蘖增穗、提高粒数、粒重效果显著,为大户获得高产奠定了基础。

    为了将各项技术落到实处,服务手段上采取了集中培训、专家会诊、分类指导、现场观摩、田间学校、短信服务和宣传引导等手段,大户科技意识显著增强,主动咨询、寻求科技指导和帮助的农户明显增多,种植水平普遍提高。

    经分析调研,专家认为,目前小麦高产高效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整地、播种机具老化,播种质量较差;培肥地力还不到位,缺乏持续高产的肥力基础;化肥投入量和配比需进一步规范合理;科学节水和适时灌溉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一喷多用技术需规程化、普及化和完善化。针对上述问题,下年度北京将研究制定系列配套技术,进一步提高高产竞赛的技术水平,使高产竞赛再上新水平。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08/17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