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从设施农业到设计农业

网友投稿  2011-09-08  互联网

    □□本报记者 沈建华 肖力伟 通讯员 孟国平 祝伟民 张小燕

    造型奇异的靖江盆景,争奇斗艳的高港花卉,古果新实的泰兴银杏,生态有机的姜堰稻米,绿色高效的兴化菜蔬……苏中泰州大地,设施农业的绿海白浪,曾经让多少农民拥金堆银,如今,从设施农业向设计农业的跨越,又将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引领向一个更新更高的转型阶段。

    土地经营设计:亩产千斤粮万元钱

    江苏省泰州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人多地少,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出种粮大市农民贡献大收入少的困境?建市才15年的泰州市,农业的跨越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重视农业结构调整的“从感觉农业到理性农业”,重视农产品质量和销售的“从集市农业到超市农业”,重视农业投入效益的“从资源农业到资本农业”。泰州始终都在全国较早地提出和实践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业态。

    “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要千方百计突破各种要素瓶颈,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更多的潜能从土地中释放出来。”泰州市委书记张雷说。

    近年来,泰州市更加注重高效农业、可控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比重在全省名列前茅。如何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潜力,大幅提高农民收入?

    泰州市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引入了越来越多农业设计的元素,让设计农业在土地经营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首先是重视产业规划布局和农业功能区划分的顶层决策设计。

    市委副书记王守法介绍说,目前,全市正在重点实施的农业“5218”工程,将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和“五横、两纵、一个中心板块、八大产业链”统筹设计,38个水稻、小麦等部省级万亩示范片单产水平高出大面积20%以上,全市高效农业面积已达177万亩,占耕地面积30%,高效农业项目覆盖80%以上乡镇。

    “玩龙玩虎,不如玩土。”泰州农村流行的这句俗语,如今被赋予了更多农业设计的元素,赋予了更加丰富实在的发展内涵。“亩产千斤粮万元钱”,便是泰州市对土地经营设计的一大杰作。

    盛夏时节,走进兴化市陈堡镇红富堡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但见一望无际的设施大棚白浪翻滚。公司总经理姚长松介绍说,这里设计和实施的“水稻——番茄”高效轮作模式,“一亩番茄大棚,连同养鹅、套种豇豆等收入,一万元没话说;番茄收获后,大棚里栽超级粳稻,亩产500公斤笃定!”

    该模式已引导培植了9个高效农业循环生态经济园,其中,兴化6个,扬州市的江都、高邮等地3个,累计面积1600亩。

    人均耕地只有0.9亩的靖江市新桥镇孝化村,流转的300亩土地试种超有机大米,在苏南等大中城市上市,每公斤价格在30元左右,亩纯收入达8000元。加上其他季节茬口收入,亩纯收入超万元。去年,靖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242元。

    在泰州,像红富堡和孝化村这样实现增粮与增收“双丰收”的设计农业典型,并非是少数几个供人参观的“盆景”。泰州人“玩土”的学问,既多又新且深。

    在泰兴市黄桥现代农业园区,记者看到,引进福建超大集团投资1120万的智能温控室已进入调试阶段,副镇长吴光明告诉记者,园区根据地理位置、土肥情况等设置不同的功能区:12600亩设施化蔬菜种植区、3200亩精品化葡萄栽培区、3000亩工厂化花卉苗木区、8000亩品牌化稻麦种植区、560亩农业科技园、520亩农业生态园和120亩农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园区产出,都达到设计的目标。

    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预先的设计和农业的可控。泰州市土地流转后的生产方式、经营机制和产业产品的预先设计,将可控的设施农业,引向了更加安全、高效、健康的发展轨道。

    位于高港区的泰州市御庐园土地股份合作社,218户社员经营560多亩土地。社长杨剑平指着果园告诉记者,通过对土地的流转、品种、经营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每亩地纯收入达两万多元,土地产出率是过去种植传统农作物的近40倍。

    姜堰市桥头镇千亩香菇产业园内,香菇种植户依托菇农合作社,统一购原料,统一买菌种,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市场销售。合作社社长王凤平说:“我们对香菇生产经营的整个流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筹划,不仅降低了菇农的种植风险,而且实现了香菇的专业化生产。今年菇农每亩收益预计可达3万多元。”

    从设施农业走向设计农业,泰州在水稻和小麦单产连续多年冠全省的同时,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24元,是“十五”期末的1.82倍,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全市提前一年实现小康。

    水利功能设计:旱涝都长“摇钱树”

    “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这是盛唐诗人王维在《送从弟惟祥宰海陵》中对泰州水城气势的描述。

    登高鸟瞰,泰州大地,南饮长江,北接淮水,河港沟圩,经纬纵横,如网如织。从古至今,泰州人最能体验到水患与水利的利害。

    1931年的江淮大水,泰州城淹水4米。上海《申报》报道:“泰州城里半年才退尽了洪水……又遭久旱,蔓青不发,即高阜之地,潦退较早,暮春之时,灾民以树皮、水藻采食殆尽……死者无棺盛殓,往往弃尸田野……”

    建国后60年的水利建设,为泰州赢得一个“美丽水城、丰饶水乡”的美名。进入新世纪,累计完成的近60亿元的水利投入,初步形成了“挡、排、灌、降、控”功能完备的水利工程体系。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达300多万亩,高产稳产农田已达到312万亩,粮食单产是建国初期的4倍。

    水患终无患,水利如何利?泰州市市长徐郭平说,近年来,泰州市对水利功能和水利资源的发挥和利用设计,做出了许多大文章、好文章。

    兴化市海南镇胡家村水产养殖户李昌斌,在自家养殖河蟹和青虾的稻田中试养鳜鱼,赚得稻、蟹、虾收入的同时,每亩鳜鱼又多赚了近200元。在他的带动下,2010年海南镇订购鳜鱼苗的养殖户已近400户,全镇稻田养殖面积达1.5万亩,养殖量达20万尾以上,增收340多万元。

    市域面积有1/4是水面的兴化市,对水面和稻田设计出10多种“立体种养”模式,稻田养鸭、养鸡、养鱼、养虾、养蟹,水面种植多种水生蔬菜,高者亩收入超万元。兴化由此荣登江苏内陆渔业县市冠军宝座。

    泰州市农委主任赵留贯介绍,市农业部门还建立了农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推模式发布制度,将预先设计的套种复种、稻鱼(蟹)共育、稻鸭共作等一批新型高效种养模式,迅速向全市辐射传播,将水、土资源利用提到一个新水平。

    元竹镇是泰兴市东北部边远乡镇,境内全部是高沙土土壤。经过持续多年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镇高沙土整治面积已超过90%,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达40%。张甸镇属通南高沙土地区,近年来,通过水利设施建设等综合整治,18个村均达到了沟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形成了粮经结合、种养结合、纯粮种植等多种种植模式,每亩地平均增加产出300多元。

    泰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里下河沉积平原交汇处的扬泰岗地,高沙土是这里的普遍土质。治理高沙土,向土地要效益,是泰州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长抓不懈的重点工程。近两年来,泰州先后投入5395万元进行了11.7万亩的土壤改良,全市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灌溉面积占80%,旱涝保收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2%。

    姜堰市顾高乡西芦村的凌华凤说,他家五亩多地过去都属于中低产田,平均亩产也就300来斤,现如今改造好的高产田无论是干旱还是水涝,亩产都过千斤,多亏了政府新修水利、改造农田给他带来了好收成。

    采访他家的前一天,记者应邀踏访泰州引江河枢纽工程。站在江风飘拂的高高堤坝之上,看着不止是为这些高沙土地区引水灌溉的浩浩江水,记者想到了当地人感赋的一首诗:

    “预想成真四十年,泰州枢纽耸江天。精心巧引长江水,赤胆兴开大海田……”

    农民职业设计:从兼业到专业的嬗变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能动的要素,是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的要素资源;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只有通过人的运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人力资本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水平。”泰州市委书记张雷说。

    实现农业现代化,人是关键。泰州市前几年有两个调查,颇能说明问题:市委农工办调查结果表明,全市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已经转移到二、三产业,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和低文化的现象日益突出。

    泰州市境内的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对泰兴市、姜堰市等县市近200名农民进行了创业培训。结果表明,经过培训,初次创业成功率达81.7%,创业后农户年利润平均上升86%。

    泰州市副市长丁士宏说:“农业要现代化,农民要职业化,首先要专业化。”近年来,泰州市对农民职业化的设计,专业化的推进,也做出了不少大文章、好文章。

    “十一五”期间,泰州市完成五年培训30万农业从业人员规划,培训农民33万多人;数万农民参加的蔬菜园艺工、水产养殖工、家禽饲养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合格率98.34%;全市涌现出了1000多名“田秀才”、“土专家”,近千名农村实用人才获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由此掀起农业专业化发展新高潮。

    姜堰市顾高镇出台政策,评选“首席农民”,规定:参加评选的农民带头创业并带领创业,家庭劳动力人均收入达万元以上,被帮扶家庭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首批孙桂珍、宋红春等6位种养专业大户,被授予“首席农民”证书,并将获得10个方面的奖励。

    上世纪60年代,就以农民“土专家”众多而闻名全国的靖江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更加注重农民职业化的设计和专业化的推进。全市已建立120多人的农民“土专家”库。生祠镇七里村香沙芋种植大户卢明红带动该村100余位普通种植户,掌握了红芽密节型香沙芋的栽培技术,去年,该村香沙芋的平均亩产提高到1247公斤,平均种植亩效益达到4521元。孤山镇土桥村30多位专业农户掌握了洋二元母猪、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养殖技术,养猪收益比普通生猪增长了一倍。马桥镇徐周村80多个葡萄种植专业户,近300亩葡萄每年收益400多万元。

    泰兴市新街镇28名职业化专业化的农民“土专家”,带动3000多个农民发展1万多亩高效农业,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兴化市陈堡镇蒋庄村农民姚长勇,承包耕地16亩,常年种植番茄8亩左右,创造了亩平纯收入超一万元的纪录。在泰州市人事局组织的首批农民技术职称的评审中,姚长勇被评定为高级农艺师。目前,蒋庄村的10多位青年番茄种植能手正在参加培训,申报初级和中级农艺师职称……

    农民职业化、专业化的结果是,全市掀起专业农民创业新高潮。所有乡镇、街道均建立了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去年全市向创业农民发放小额贴息贷款5600万元,位居全省第一。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08/17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