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浙江全方位解决农民“读书难”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8-26  互联网

    本报记者蒋文龙

    随着高效生态农业的实施,农民在生产上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以前种粮棉油,大家轻车熟路,现在种花卉,种苗木,种药材,人们大多一头雾水;与此同时,一些新型的农业业态陆续兴起,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对长期以来习惯于土里刨食的农民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本“天书”。

    农村文化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公共文化设施大都建在县城,农民要想享用,不知门开何方。浙江省决定各部门齐心协力,从出书、买书、借书、看书各个环节着手,全方位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

    出版农村读物,政府补贴与采购双管齐下

    解决“看书难”,首先要解决出书问题。因为“三农”图书出版投入大,定价低,效益差,因此,许多出版社都视其为“鸡肋”,尽量予以压缩。2006年开始,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推出“百种服务‘三农’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每年由各个出版社报送选题,经专家论证通过后,给予单本不低于5000元的补助。2007年开始,除了出版补助,省新闻出版局还在百种“三农”重点出版物中,选取10%左右的实用图书,采取政府采购的办法配送到农村,配送数量单本在3000至2万册之间。至今,经省新闻出版局资助出版的“三农”图书已达600余种,直接采购配送到农村的达60多万册。

    浙江科技出版社是“三农”图书出版大户。副总编辑章建林告诉记者,以前,面对“三农”读物,出版社心有余而力不足,顾虑重重。出版局推出该工程后,尽管资助的经费不多,但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让出版社有胆量、有底气,放心大胆去占领农村市场。

    《新农家万宝全书》的出版很能说明问题。当时,科技出版社组织上百位作者,精心策划编辑了这一读物,内容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十分实用,但出版社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定价低了怕亏本,定价高了怕销路不畅。列入资助目录后,出版社胆子大了,底气足了,出版发行后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据了解,像《新农家万宝全书》一样,经资助得以顺利出版并发挥良好效益的“三农”读物,几年来在科技出版社共达200多种。当然,该工程所发挥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帮助出版社卖几本书那么简单,章建林认为,更重要的是推动农村读物的出版发行进入了良性循环。

    新华书店小连锁与图书馆分馆成乡镇一景

    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是公共文化设施,但大多建在县里,农民要买书、借书,往往要跑几十里地,既花钱又浪费时间。为了给农民提供方便,浙江探索在乡镇建起了“新华书店小连锁”和“图书馆分馆”。

    “小连锁”的具体做法是:由县新华书店统一标识,统一配送图书,并按年销售额返利。店主负责日常经营,盈亏自负。如遇图书积压,可退、可换,由新华书店承担。这种“赚钱归你,库存归我”的做法,降低了风险,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去年,新闻出版总署专门在浙江嘉兴召开现场会,向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小连锁”的做法。

    在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记者看到,“小连锁”可谓一举多得,不仅方便了农民买书,而且扩大了新华书店的业务,带动了农民就业创业。店主董志云是一位中年妇女,原是当地供销社职工,改制分流后,开办了这家20多平方米的小店,一半卖书,一半卖文具,每月营业额有六七万元,日子过得很踏实。

    据了解,根据《浙江省农村出版物发行小连锁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像南湖区余新镇这样的出版发行“小连锁”,今年将覆盖到全省大部分主要城镇,届时,浙江全省将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络。

    如果说出版发行“小连锁”方便了农民买书,那么,乡镇图书分馆的推行,则大大方便了农民借书。

    《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明确提出:“推动县级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促进县、乡图书文献资源共享。”据此,浙江首先在全省推广使用基于互联网的VPN技术,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各级图书馆之间网络互联,图书通借通还,各类资源集中调度,使农村图书馆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源。

    嘉兴市是探索乡镇图书分馆建设最早的地方,专门成立了市政府领导牵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联席会议制度,从体制上保障了总分馆制建设的顺利开展。自2007年5月实施以来,嘉兴采取“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办法,全市已基本实现乡镇分馆全覆盖,不少乡镇分馆读者总数、外借册次均超过了个别县级图书馆的指标数。

    嘉兴市图书馆馆长章明丽告诉记者,过去大家是各自为政,图书难以流动,加上经费不足,图书更新慢,久而久之,看书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如今是全市统一配送,各个分馆定期调换、更新图书,做到了常看常新,所以人气越来越旺。

    杭州市图书馆则积极创新,实施“一证通”工程,构建以杭州市图书馆为中心,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为分中心,乡镇、街道以及社区、村图书馆(室)为基层点的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一证通”工程从2003年年底开始实施至今,已经整合资源,完成了7000多个乡镇、村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的网络布点和开通,基本达到了杭州地区城乡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

    农家书屋:农民读书就在家门口

    如果说乡镇图书分馆建设的重点是乡镇,那么,农家书屋的建设,则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将书屋办到了农民家门口。

    农家书屋是国务院确定的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从今年开始,浙江后来居上,宣布将在两年内,将农家书屋覆盖到全省2.6万多个行政村,彻底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

    据了解,浙江创建农家书屋具有较好的条件:场地上,85%以上的农村本来就建有文化中心,近来,由省委组织部牵头,浙江全省农村已基本建起设施条件较好的村两委办公楼;管理上,大学生村官遍及浙江全省农村,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图书借阅、读书用书创造了条件;基础上,文化、科技、残联、妇联等部门已先后开展“东海明珠”等一系列文化工程建设。

    由此,浙江提出“整合一批,完善一批,新建一批”。即用农家书屋的统一标准,对文化、科技等部门创办的工程进行验收,符合标准的,加挂农家书屋的牌子;不符合标准但已具备基本条件的,进一步加以完善、充实、提高;此外,还将新建8000家左右,今明两年内,每年完成4000家。

    为了加快农家书屋建设进程,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出台文件,通过财政专项的形式加以支持。今年8月11日,全省农家书屋建设现场会在金华召开,对加快推进该工程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一个农家书屋建设的高潮迅速在浙江大地兴起,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确保目标实现。

    金华是农家书屋建设的领先者。经济不算发达,但勒紧腰带,拨出财政资金,每家书屋补助4万元。金华共有4900个行政村,也就是说,两年内金华将投入两亿元资金。“用5000元购置桌椅书架等硬件设施,用3万多元购书,这个农家书屋的条件就相当不错了。”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昆忠掰着手指头,兴奋地算了一笔账,“也就是说,明年,金华所有的农民都可以在家门口方便地读书。”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8-26/17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