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满“园”春色关不住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8-20  互联网

    □□本报记者文洪英

    走进江西省余江县杨溪乡,你会为余江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一座座新建的葡萄园、柿子园、杨梅园而着迷,你会为万亩高产水稻示范区、千亩水产养殖场、百座蔬菜大棚而惊叹,你更会为这种现代化的农业气息而感染。这就是现代农业给余江带来的巨大收获。提起余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余江县杨溪乡左家村45岁的村民左文广说,自从村里建起了示范园,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示范园负责打药和做些杂活,一年有2.5万元的收入,家里还种了2亩葡萄,收入1万多元,加起来有3万多元。在家门口做事,工资多,开支少,日子过得很舒坦、很稳定。在江西,像余江这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还有27个,它们为江西农业开辟了一方新的广阔天地。

    现代农业理念的启蒙园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仅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还冲击着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他们重新发现脚下土地的价值。

    记者来到丰城市董家镇泉溪村农民刘刚玉的家,他这两年帮广东珠海农丰公司管理100亩富硒水稻。刘刚玉说:“同一块土地,自己种粮一斤卖1元钱,珠海农丰种却卖6~7元一斤,这是为什么?我们要改变种植模式,科学种田,种绿色稻、有机稻,提高附加值,这样才能让土地增值,让劳动增效。”

    宜春市袁州区副区长刘湖南说,现代农业首先要转变理念,袁州区这些年想方设法把农民的脑袋搞富,脑袋富了口袋才会富。我们一是在耕作制度上坚持“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变。结合农作物种植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着力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的高效生产体系。二是在生产方式上坚持由“自然式”向“车间式”转变。着力改变农业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状况,积极推广建设温控大棚,实行“无土栽培”示范,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三是在改变农业生产环境上坚持由“农场式”向“公园式”转变。大力发展集观光、旅游和生产为一体,既是农场又是公园的发展模式,有效提升农业服务业收益。四是在投入上坚持由“化学化”向“生物化”转变。着力减少化学物质、农药、激素的使用,将农业生产逐步纳入良性生物循环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孵化园

    红薯,14元/公斤;小葱,80元/公斤;生姜,20元/公斤……这些再寻常不过的农产品,“身价”这么高?万载人自豪地说:“这可是有机食品啊!”

    在三兴镇一片460多亩的有机小葱基地里,正在干活的农民老杨谈起有机小葱喜上眉梢:有机小葱是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冬春之交播种,从3月到11月份可收割七八次,隔3年再换种一次,因为有机小葱品质好,产品供不应求。老杨还告诉记者,有机小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播种、收割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户既可以得到土地租金,又能获得劳务工资。

    万载县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区是江西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核心园区位于三兴镇闹坪村,园区规划总面积为3万亩,其中有机水稻、有机果蔬农田面积1万亩,油茶林地面积1.7万亩,有机养殖水面及其他用地面积3000亩,涉及三兴镇的闹坪、三兴、红旗、槽源、杭桥和罗城镇的麻田等6个行政村。

    万载县委副书记付小群告诉记者:万载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用订单组织农民种植优质有机水稻5万多亩,优质绿色水稻15万多亩;种植有机毛豆、草莓、木姜、百合等名优特菜2万亩;养殖黑兔、黑山羊、三黄鸡等地方名产200多万只(羽)。生产有机(绿色)优质稻谷11万多吨,各类有机(绿色)蔬菜2万多吨。县域内青叶食品、金源农业、千年食品、万华科技、锦江有机食品等12家龙头企业年总产值达到10.3亿元,实现创汇5000多万美元。示范区内农民年人均增收达500多元,有机绿色食品主产区农民增收效益更加明显,人均高达1000多元。

    目前,万载县有机水稻、木姜、小葱、草莓、毛豆、脚板薯、红嘴芋等22个有机农产品,漂洋过海直接进入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被端上了外国人的餐桌。

    新型农业产业园区,正成为万载县现代农业的展示引导窗口和农业产业化的孵化平台,现代工业化经营方式,打破了万载传统农业“常规”,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交响乐”。

    农业科技推广的普及园

    如果两年前有人对余江县杨溪乡夏梓村村民陈吉说,种1亩蔬菜一年能挣1万元钱,他准说那是吹牛皮。不过,前不久记者见到他时,他说2009年种60亩蔬菜收入是70万元,今年是160万元,效益大幅提高。这得益于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江西省农业厅计财处副处长黄图强对记者说: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主导产业,着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领现代农业发展。2010年,示范区引进推广新技术347项,引进推广新品种697个;示范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粮食平均亩产476.52公斤/亩,油料作物平均亩产93.8公斤/亩,生猪平均年出栏率170%,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突破。2010年全省34个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有11个示范区列入其中。各示范区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基本思路,出台了改革实施意见,理顺了管理体制,重新调整设置了基层机构,核定了编制,创新了人事制度,保障了人员经费,建立了村级网点,创新了农技推广模式,建立了工作考评制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示范区还普遍加强了与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示范与推广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粮食高产工程,构建了“农、科、研、教相结合,产、学、研、推一体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民快速增收的致富园

    万载县三兴镇闹坪村村民陈桃芳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去年我家种了4亩地,其中2亩是租的(租金每亩100元),亩产800余斤,每斤收入1.8元,每亩收入1500余元;种一季西兰花,每亩收入1500元左右,加起来一亩纯收入3000元多一点;加上帮老板种地一年1万多元的工资收入,一年下来大概可以挣个两万多吧,现在只要你肯干活,日子就很好过。在江西,靠农业致富的不止陈桃芳一家。

    丰城市荷湖乡从2007年7月起采取集中租赁土地的方式,共租赁水田350余亩,精选优良稻种,采用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生态农药和生物化肥、统一包装销售的方式,第一年试种就收获富硒大米22万斤,价格比普通大米每斤提高了1元多,达2.98元/斤,经济效益和示范作用显著。该乡农民听说后种植情绪异常踊跃,一些返乡农民工纷纷加入种植行列。该乡还牵头成立了富硒农业开发公司,专门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农产品,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今年估计能收12万斤,卖完谷子就把在丰城买的房子装修一下。”看着眼前大片绿油油的水稻,该乡山背村种粮大户黎生根介绍说,仅他一户就种植了200多亩富硒水稻,年增收数万元。

    丰城市委书记杨玉平对记者说:丰城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但一直面临着“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的发展困境。大面积富硒土壤的发现,给丰城市农业发展“突围”提供了难得机遇。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壤和富硒农产品的保健功能,正是丰城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所在。

    富硒资源要富农。丰城市分管农业的市委常委余文广告诉记者,发展富硒产业最终目的是富裕当地农民。我们引进企业时更看重的是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此,丰城市抬高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富硒区的门槛,杜绝一些企业恶意圈占富硒资源。目前,包括“世界鸭王”华英农业在内的一批优质农业企业,纷纷落户“中国生态硒谷”,总投资达15亿元。这些企业利用资金、品牌和技术优势,先后开发出富硒鸡蛋、富硒牛肉、富硒大米、富硒猪肉等10多个富硒保健农产品。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8-20/17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