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显春 任国强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指出,首都的农民是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因此,如何让农民朋友的集体资产健康地流动起来,获取更多的资产性收益,是现阶段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鉴于此,2010年12月,北京市平谷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以及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平谷办事处率先正式挂牌成立,就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农村产权交易就此迈入一个新的市场化阶段。
据了解,平谷区目前农村集体资产达57.7亿元,农村集体土地40万亩。这些集体资产,既是农民生活的保障,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过去,由于农村管理机制、体制滞后等多方面原因,农村集体资产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农村资产的经营管理和收益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山区的荒山等诸多资源,处于闲置或半开发状态,收益也较低。即使出租了,也因为开发成本高而无法获得较为理想的收入。
因此,为彻底扭转集体资产收益不高的局面,平谷区以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为抓手,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产权交易机制,推进农村产权交易行为规范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激活农村要素,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发展农村经济。
制定政策,规范流程。2010年,平谷区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全区农村产权交易的范围、程序、原则和操作规程等,并对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等单位的职责作了明确的界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产权交易之前的组织、协调、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核实,产权交易所主要负责实际交易中的具体事宜,两者互相合作,优势互补。同时,为了推动农村产权工作的开展,该区专门出台了《平谷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励政策》,对按照规定实现了土地流转的农户,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
健全机构,理顺机制。农村产权交易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为实现全区农村产权交易健康有序开展,平谷区成立了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具体事宜。通过成立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以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在此基础上,该区与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资源和人员要素,依托服务中心在平谷设立办事处。此外,平谷区还建立了区、镇(乡)、村三级、人数超过300名的信息员队伍,打通了社会资本与农户之间进行产权交易的“最后一公里”。自此,依托产权交易办事处等服务机构的衔接,形成了一体化的服务网络,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为顺利推进产权交易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产权交易的主体之一是全区广大农民朋友,他们的积极性和素质是决定全区产权交易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平谷区积极对区、镇(乡)、村三级的相关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产权交易的有关事宜,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认同。该区还聘请市农村产权交易所的专业人员,对全区300余名信息员以及近270余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为期3天的系统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政策和各种操作规程。同时,与北京市产权交易所合作,由其长期派驻一名专职人员,在平谷协助产权交易工作,随时解决农户的困难。此外,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建立了定期走访镇村制度,随时为农民朋友排忧解难。
明确责任,强化管理。为充分调动各乡镇的积极性,切实加大农村产权交易工作的推动力度,平谷区将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工作纳入2011年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五个好乡镇党委”考评范围,并细化了考核指标,从制度上激励乡镇推动产权交易工作规范开展。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规定,凡是农村集体资产交易都必须通过北京市农村产权交易所进行,以实现规范运作、保障农民利益的目标。同时,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定期对全区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通报,以树立典型,表扬先进,督促带动全区农村产权交易行为规范开展。
近半年来,平谷区已经开展了10宗农村产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得到了有效规范。这些已经完成的交易行为,涉及土地1708亩、山场1810亩、集体企业两家,总交易额达3192万余元,溢价1141万元。
农村产权交易行为的规范,理顺了工作机制,激活了农村市场要素,而最为重要的是农民获得了可观的资产性收入,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好评和拥护。例如,镇罗营镇东四道岭村东山坡的700亩山场,原来由70户村民分别承包。但由于水、电、路等基础条件差,村里基本上没收取承包费。而由于山场基础条件差,村民又无力大规模投入进行开发,因此20多年来,这700亩山场收益几乎等于零。今年,通过平谷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以及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这片山场以每年14万元、20年共计280万元的交易额成交,比标底净增100万元。
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已经成为平谷“三农”工作一项重要的内容。“规范农村产权交易,不仅为农民带来资产性收益,还能引进社会资本以及随之而来的管理、技术和人力资源等优质要素。”平谷区农委和经管站的主管领导一致认为,“规范农村产权交易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我们将长期坚持不动摇,发展农村经济,切实保障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