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三农”贷款是一项认真严肃的工作,但在现实操作中,不按章办事,从而使银行及信用社贷款造成风险隐患。主要现象有:
调查阶段:一是资格审查不严。二是借款人资料收集不全。三是贷前调查内容不全。四是不提交调查报告。五是没有进行征信核查,让失信之人成了新的借款对象。
审查及审批阶段:一是“上面”授意办理,下面“奉旨”呈报,审批变成了一个“遮羞布”。二是对不符合“借新还旧”条件的借款人受理转贷申请,放松贷款的转贷条件。三是发放担保贷款的担保人经济实力较弱,担保额度超过其承受能力。四是贷款审批无审批记录,无审批表等。
贷款发放阶段:一是发放抵(质)押贷款未到相关部门进行抵(质)押登记。二是贷款逆向操作,先放款后审批,发放贷款时间早于审批时间。三是未落实审批意见,发放贷款期限、金额与贷款审批的期限、金额不符。四是贷款发放操作不合规等。
有风险了就要防范,笔者提以下措施及建议:一是加强人的管理。各级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业务制度学习,建立定期学习制度,掌握业务操作,警示信贷违规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二是用好人行征信核查系统和公安身份核查系统。首先保证真实的人、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人来贷款。三是规范信贷业务检查。各级农村信用社要提高检查面,至少确保全辖网点信贷专项检查每年一次。四是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五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防止处罚是对下不对上,对员工不对领导。六是严格执行信贷业务流程。 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