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南方“丰水区”为何频繁遭旱?

网友投稿  2011-08-12  互联网

    因为干旱少雨,江西新建县厚田乡厚田村晚稻田出现干裂,难以插种。   新华社记者周科摄

    □□

    新华社记者

    7月份以来,西南、长江中下游等南方部分地区再次干旱。近日台风“梅花”的登陆,也没能直接影响到湖南、江西等南方旱区,旱情仍呈发展态势。加上年初以来的汛期大旱,南方部分地区已是“一年两旱”。南方地区戴着“丰水区”帽子,却遭遇干旱频发,究竟带来了哪些考验,将如何应对?

    在鄱阳湖区的江西安义县长埠镇义基村,记者看到大片的水稻田里已经干涸,一些田里甚至出现了三个手指头宽的裂缝。

    “早稻旱完,晚稻又遭旱,一年两旱,几十年都少见。”当地种粮大户杜木火告诉记者。作为当地主要灌溉水源的长垅水库,目前蓄水只有35万立方米,为正常蓄水量的五分之一。

    专家介绍,除了高温少雨外,工程性措施不足是当前干旱持续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江西沿湖沿江有2万多座中小型排涝站,只有排涝的单一功能。江西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文捷担心,如果丰水地区大旱一旦成为趋势,这些泵站就需要花费巨资进行改造。

    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也表示,当前西南等南方一些地区严重干旱,充分暴露了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凸显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水库和骨干水利工程很少,以贵州为例,全省中型水库仅34座,蓄水总量不到20亿立方米。

    丰水区频发干旱,也暴露出部分水利设施成摆设。一些地区农田渠道建设到位了,可周边水源缺乏,“花了钱,仍遭旱。”对此,一些地方水利部门负责人解释是,“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进行农田田园化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忽视灌溉水源建设,大量资金花在了整理农田形状上,水泥沟渠一应俱全,结果却是农田有渠道没水源。”

    南方地区多雨水,洪涝多。同时,防汛容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对地方领导考核问责力度大。因此,在资金投入、前期准备上,地方政府重视防汛超过抗旱。造成部分抗旱工程措施不到位,守着灌溉水源受旱。

    湖南省南县号称“头顶长江、脚踩洞庭、腰缠四水”,境内水资源丰富。但今年两次干旱,当地农业生产用水、居民安全饮水都受到极大影响。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聂芳容说,“防汛一条线,抗旱一大片”,当前丰水区旱灾频发,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不断扩大,在水利建设中必须实行防汛与抗旱并重原则。

    要加强抗旱水源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一些丰沛地下水资源的基础性勘探工作要强化。江西省水利厅计财处处长廖瑞钊分析,频发干旱意味着丰水区也要重视地下水抗旱的功效。多次干旱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地下水资源缺乏详细资料,难以及时有效探挖抗旱井,延误抗旱时机。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8-12/170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