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用了好肥料,收获‘千斤棉’”

网友投稿  2011-08-08  互联网

    河北省永年县广府东街村支部书记、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省唯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农民专家。

    7月27日,河北省成安县道东堡乡曲村种棉大户师秀英,在自己承包的60多亩棉田里整理植株。

    □□郭立山杨丽叶李杰

    “种棉许多年,还没见过长势这么好的棉花!”7月27日,河北省成安县道东堡乡曲村东地的棉花田里,种棉大户师秀英说,她去年试用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硅水溶长效系列肥,每亩多收了约200斤籽棉,今年她承包的60多亩棉田全部用了该公司的系列肥,植株长势非常喜人。

    新肥料成就“千斤棉”

    7月27日上午,在河北省永年县乡音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志顺带领下,来到刘汉乡刘备村的棉田,该县科技局高级农艺师李绍香扒开一棵棉花,一边数棉铃、棉桃,一边介绍说:“在技术服务人员的指导下,周边棉田都用了25公斤‘硅谷’牌肥料作底肥,蕾铃期追肥10公斤,用了4次叶面肥,浇了1次水,目前长势很好。”

    “现在能预测出产量吗?”

    “棉花已经‘打顶’了,下面有‘大桃12、13个’,按现有蕾数,每株成桃30多个,每亩有2500株,可产籽棉1000斤。”李绍香指着棉株说:“我们用有机硅系列肥后,棉株表现出抗逆性非常好,不仅是抗旱、病虫害少,而且棉桃、棉铃脱落的很少,桃大、桃重。基于这些表现和我的种棉经验,今后不出现严重的极端天气,亩产籽棉将在1000斤以上。”

    “成安是棉花大县,有较长的种棉历史,当年毛泽东主席曾来俺县视察棉花。”在该县道东堡乡曲村的棉花地里,师秀英正带领两名妇女整理植株。她说:“俺去年试用这种新肥料,感觉效果非常好,今年就全部用这种肥料,棉花长势确实比周边邻居的好。”

    “你看看,周边邻居的棉株下面,已经落了一地桃儿,而我们地里没有落桃!”师秀英说,她承包的耕地是旱地,没有水源条件,还没有浇一次水,而“棉花长势还挺好,病害虫害也少,依俺10多年的种棉经验,每亩能收800斤籽棉。”

    试验报告:增产率30%以上

    去年,河北省邯郸市农业局技术推广站在《硅谷牌有机硅水溶长效复混肥在棉花上的试验示范调查报告》中写道:“硅谷牌有机硅水溶长效复混肥由河北硅谷化工公司提供,氮磷钾总养分含量50%;经检测肥料氮磷钾含量合格。”

    “试验地点及施肥安排:试验地点设在永年、邱县、肥乡、鸡泽、曲周、成安、临漳、馆陶等。试验为简单对比,用农民习惯施肥作为对照,施用硅谷肥每亩25公斤做底肥,蕾铃期追肥10公斤,配合棉花现蕾后和盛花期,每亩喷硅谷牌棉花专用喷施肥500克,每隔10天喷1次,分3次使用,单灌单排,防止水肥互串。”

    报告在“产量及结果分析”中写道:“棉花施用硅谷牌有机硅水溶长效复混肥具有促壮苗、早发育、防落铃烂铃的作用,后期防早衰、促进早吐絮,对棉花增产效果有显著作用。据调查,棉花施用硅谷水溶长效复混肥现蕾早3天,吐絮早5天以上,蕾铃脱落率降低60%,亩产可达400公斤,最高的永年县广府东街60亩棉花,亩产达500公斤以上,增产率在30%以上,增产效果明显。”

    土肥领域的新发现

    长期以来,肥料的“水溶”和“缓释”是一对矛盾,“硅谷”牌有机硅水溶长效系列肥料,利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肥料的包被作用,使肥料产生强大的缓释效果,并具有保温防渗功能,减少肥料淋湿与挥发,很好地解决了这对矛盾。

    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宋福如介绍,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大多在30%~35%之间,全国年使用8000万吨氮肥计算,只有3000多万吨是有效的使用,约5000万吨氮肥被浪费,不仅污染了地下水、河流和空气,还造成土地板结、营养元素失衡、农产品质量下降等。可以说,提高化肥利用率,不仅是发展节约型、高效型农业的当务之急,也是关系到保护环境、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

    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经过6年的艰苦攻关和大量试验,研制出来的有机硅水溶长效系列肥料,使肥料充分达到水溶缓释的效果,能将化肥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而且比常规肥料增产增收30%以上,超过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国家的60%化肥利用率。

    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第二届棉花亩产千斤套餐施肥观摩会”于2011年9月9日报到,9月10日召开,请各界朋友莅临指导。联系电话:0310-6630802,张女士13930025206。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8-08/17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