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十二五”我国建设4000万亩高标准梯田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8-03  互联网

    本报讯(记者焦宏吴晓燕)首批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启动一年多来,试点地区出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建成梯田71.8万亩,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2万多座,截排水沟渠1400多公里,田间生产道路1700多公里,这是记者从8月1日至2日在甘肃兰州召开的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现场会上了解到的。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现场会上表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基本扭转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重滞后的局面。“十二五”期间,力争建设4000万亩高标准梯田,稳定解决3000万人的吃粮问题。到2020年,建成1亿亩标准化、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的高标准梯田,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特色产业得到发展,生态和人居环境改善,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压力有效缓解,治理区北方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亩左右,南方达到1亩左右,稳定解决7000万山丘区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据介绍,我国山丘区比重较大,目前仍在耕种的坡耕地面积较多,这些地方既是山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用地,也是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据统计,我国现有18.2亿亩耕地中,坡耕地有3.6亿亩,占20%。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占到全国的28.3%,西南、西北等地区坡耕地土壤流失量占当地土壤流失量的50%以上。

    我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开展以来,各地始终把解决群众生计和发展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切入点。甘肃省做到了梯田修到哪里,产业跟到哪里,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兴科技,促增收”的成功路子,该省定西市在梯田上种植的马铃薯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整个产业总收入达到70亿元。

    据了解,目前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还面临着中央投入规模相对有限,地方建设资金不能完全落实,工程规模小,一些项目前期工作不够扎实,设计成果质量难以保障,地区之间工程进展不够平衡,建设质量和工程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等矛盾和问题。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8-03/17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