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在长江中下游水稻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双季晚稻生产常因品种和播期选择不当、秧苗质量较差、栽插密度不足、肥水管理不合理及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产量不高不稳,要实现双季晚稻高产,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品种选择。根据早稻茬口选择适宜长江中下游不同地区适宜生育期的高产晚稻品种,如天优华占、钱优0506、甬优8号、淦鑫688、中优161等。
2.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根据早稻茬口和晚稻品种生育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亩用种量1.25~1.5公斤,采用湿润育秧或塑盘育秧,湿润育秧的秧田与本田比例以1∶7~8为宜;塑盘育秧,每亩大田需备足434孔秧盘55~60片。秧田搭拱盖遮阳网,防雨、防晒、防鸟。秧田适量施基肥,3叶期亩施尿素4~6公斤作分蘖肥,移栽前2~3天每亩施尿素7~10公斤左右作送嫁肥。在1叶1心期喷多效唑,每亩150~200克,对水产75公斤,以达到控长促蘖效果。2叶1心前保持样板湿润,以后灌浅水。秧田病虫管理应加强稻蓟马等的防治,移栽前1~2天选择防治螟虫等农药喷施,做到秧苗带药下田。
3.合理密植、保证穗数。早稻收获后及时移栽,尽可能在7月25日前栽插。整地时做到田平、泥绒、水浅。起苗时尽可能少损伤秧苗。手插采用(22~25)×(15~17)厘米左右宽行窄株种植,每亩大田栽插1.6~2.0万丛,杂交稻每丛栽2苗,常规稻每丛栽3苗左右,浅插匀植。抛栽提倡点抛,每亩大田抛足2.0~2.2万丛。
4.精确施肥、好气灌溉。本田期按亩用纯氮12~14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施用。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比例分别为50%、30%、20%;磷肥全部作基施,钾肥分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如果晚稻由于生长期间温度偏低生育期推迟,在始穗至抽穗期,每亩可用0.5~1.0克“920”加20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50公斤喷施,以达到抽穗整齐,减轻“寒露风”影响和增粒增重的目的。插秧返青期保持薄水层。分蘖期干干湿湿促进分蘖发生和长根。田间苗数达到穗数苗80%时开始搁田,多次轻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二期后必须复浅水。孕穗开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齐穗后田间保持干干湿湿灌溉。收获前7~10天排水,防止断水过早。
5.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合施分蘖肥时拌移栽净等进行化学除草。螟虫、稻飞虱采取一控二防的防治原则,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由于田间群体较大,纹枯病容易滋生,生产上需要防治3~4次。稻瘟病应加强田间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扑灭,选用三环唑等药剂进行。根据病虫情报,做好预防工作,确保稳产丰收。
(中国水稻研究所陈惠哲朱德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