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分散的指头变成了拳头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8-01  互联网

    □□通讯员尹忠民本报记者张丛

    近几年来,云南独具匠心,创立了以“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协作组”为载体的农业科研与推广相结合的农作物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机制,激发出了原来的农业科研推广体制的强大活力,结出了累累硕果。

    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协作组育成经省审定合格的水稻新品种43个,有18个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有16个品种(系)被评为云南省第三届优质稻品种,1个获金奖,2个获铜奖。

    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协作组成功选育并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14个。

    优质蚕豆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协作组育成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有凤豆八号、九号、十号、十一号、十二号以及弥渡一号等品种,成功解决了云南省蚕豆品种缺乏的难题。

    优质啤饲大麦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协作组育成保大麦6号、靖大麦1号和JB05-13等11个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啤饲大麦新品种,彻底改变了云南没有自育大麦品种的局面。

    这一份份骄人的成绩单,无一不证明着这种协作机制给原有体制所带来的活力。

    据云南省农业厅科教处介绍,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协作组是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用、成果共享”为基本方针,以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农作物品种为目标,以曲靖、楚雄、保山、文山、红河、昭通、德宏、临沧、大理、丽江和昆明等11个州(市)农科所(院)为主体的农业科研推广机构联合体。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云南省10多年前就敏锐地意识到种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于是“政府搭台,科研机构唱戏;政府花小钱,科研机构办大事”的协作机制便应运而生。

    据了解,从2000年开始,该省省级财政连续10年把“水稻、玉米、魔芋、大麦、马铃薯、小麦与蚕豆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试验示范协作推广项目”列入扶持范围,年投入经费从最初的30万元增加到了300万元。

    协作充分利用各州(市)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增强了品种选育的针对性,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了育种步伐。水稻新品种育成并经省审定合格的占省内选育单位同期育成的65.22%;玉米新品种育成并审定的占“十一五”期间全省事业单位审定总数的33.33%;蚕豆新品种育成并通过省级审定的占全省同期审定数的75%;小麦新品种育成的并经审定的占全省同期审定品种数的40%。

    协作增加了栽培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老百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楚粳27号2008年推广种植面积达162.28万亩,刷新了云南省单个水稻品种年推广110万亩的历史纪录;蚕豆品种成为云南省蚕豆主产区的当家品种,年推广250万亩左右,占蚕豆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保大麦8号和V43成为云南省主推品种。

    说起协作组,云南省农业厅科教处毕虹处长兴致盎然,如数家珍。

    协作把分散的力量聚集起来,产生了1+1>2的效果,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楚粳27号2007年被农业部确认为全国第二批12个超级稻品种之一,实现了云南省超级稻品种零的突破。楚粳28号2010年验收平均亩产达1002.11千克,创水稻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的世界纪录。省农业厅孙海清副厅长生动形象地说:“协作组是把由一个农科所唱的独角戏变成由几个农科所一起唱的大戏,把5个手指头分散的力量变成一个拳头的力量。”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8-01/16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