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大学生志愿者:新农村建设中的青春火把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7-30  互联网

    □□蒋培玲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成立了一家“能力银行”,义工们可以将自己的时数登记下来,再折算成“能力货币”存进社区“能力银行”,目前已有500余人领取“存折”。多名参与者表示,做义工不是以兑换为目的,只为享受其中的快乐。

    义工,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志愿者,他们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爱心,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城市,志愿者们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家庭、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广大农村,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志愿者在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等方面,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每年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深入基层农村,释放自己的光和热,新农村建设正被助燃。

    林希是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成绩优异。三年前她报名参加了学校陶行知研究会组织的河南兰考短期支教活动。从此,只要时间允许,她就会选择一个山村去支教。更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她考上社会学系研究生后并没有立刻就读,而是选择先去江西一个村庄支教一年。问及原因,她的回答很简单:“帮助那些渴望上学的孩子,这就是我想做的。”

    服务社会成就自我

    一直致力于农村支教的人民大学陶行知研究会名誉会长鲁风教授说:“青年人应该有激情,有朝气,应该更多地关注国家和民族大业,应该多想着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光想个人奋斗、只考虑个人前途的青年,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林希不是个例,如今大约每年有3万人奔赴农村,献身基层建设。2005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据统计,从2006年开始,5年来,全国已选派14.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他们中,有人任期满的时候,选择回到了自己原有的生活,而有的人则选择留在农村扎根。

    2006年7月,毕业于贵阳学院法学专业的陈生,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走进律师事务所,而是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8年11月,两年志愿服务期满,他又毅然放弃到广东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机会,选择了省内重点贫困乡——修文县大石乡联合村当一名大学生村官。业余时间,他利用所学当起了村里的“小法官”,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在2010年抗旱救灾工作中,他积极带领村“两委”、党员组建了义务送水队,免费为孤寡老人、残疾人送水。同时协调资金17.6万元,为村里新修了水井、水池,一个提水站,解决了420人的饮水问题。

    相对的,各地各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对“三支一扶”计划安排部署。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中央补助经费管理、支医大学生参加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录期满服务人员等政策规定,在生活补贴、户籍档案、流动发展等方面推出多项优惠政策。

    除此之外,各地想方设法为大学生解决后顾之忧,激励他们的创业热情。河北、山东、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制定下发了“三支一扶”大学生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陕西设立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资金”,对招录选派到基层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奖励,并落实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青春因奉献而美丽

    山西省屯留县把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富民,作为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有效抓手,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载体,探索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双向受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屯留模式”。目前,全县248名大学生村干部已全部领办、合办或参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15个,带动、影响、辐射全县200个村、1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大学生村干部立足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在争先创优活动的热潮中,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间,充分发挥了创业富民的模范带头作用。

    “上学的时候我就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农村实现创业梦想,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没想到这个愿望在毕业时居然真的实现了。”2007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张秋香,带着满腔热情和实干决心,来到了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三庄乡邵道社区。邵道社区是省级经济薄弱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全村贫困户404户,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0%。她来了以后,致力于发展高效农业,2009年成立了“华富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和周边1000多名农户从事蔬菜生产,人均实现增收达3000元。今年4月,张秋香成为江苏省年龄最小的劳模。

    过去,总认为“农村太苦,农民太穷”,导致许多家长和学生都不愿去农村工作,但是当这些满怀青春梦想的年轻人来到基层实践后,他们却发现:城里的路很平,但是很挤;农村的路不平,但是很宽,可以任由自己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难怪不少年轻志愿者都在博客上留言:生命因奋斗而精彩,青春因奉献而美丽。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30/16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