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生动实践”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7-26  互联网

    本报记者刘久锋肖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2010年底,贵州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帮助基层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基层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

    如今,在贵州苗乡侗寨、企业厂矿、建设工地、社区街道,贵州各级领导干部下沉到基层、到一线、到群众中,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帮助基层谋划发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了,就要给明确的答案”

    在“四帮四促”活动中,贵州省委、省

    贵州省开展的“四帮四促”活动,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究其核心,最本质的要求其实就是一点: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到加快发展与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帮助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贵州省“四帮四促”活动,既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加强群众工作的核心内容。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的各种诉求日益增多并趋于多元化,对做好这一时期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精神,并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更踏实、更长期、更彻底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在新时期把群众工作切实做好、做实。

    政府领导干部带头结队,率先垂范。据了解,省委明确要求,省直机关处级以上干部每年1/3以上的时间要下沉到基层、到一线,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今年1月13日晚,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冒着凛冽的寒风,踩着薄薄的冰层,来到“四帮四促”活动的联系点——黔西北部高寒山区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合心村。连着两天,他住在当地普通农户家里。白天,田间地头访贫问苦;晚上,围炉夜话倾听民声。

    “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了,就是要给乡亲们一个明确的答案。”1月15日清晨,栗战书对群众们提出的马家水塘水利工程、建设蔬菜大棚基地等问题实地进行调研,一一落实有关事项,要求相关部门尽快拿出具体方案,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

    黔南州长顺县长寨镇是省长赵克志的联系点之一。在农家走访中,他通过查看老百姓的“米袋子”发现,从全省来讲,多年来贵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老百姓吃粮问题基本解决,但由于有些农户人口出生率比较高,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在极少部分农村低保户中仍然存在季节性缺粮的问题。

    “所以,今年我们要办的一件事,就是对农村低保人群建立基本口粮保障制度,保证低保人口的基本口粮供应。”在今年1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项制度的建立已经写入其中。“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作为省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解决群众问题,是责无旁贷的。”赵克志表示。

    “到发展最需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在平塘县者密镇六硐村,有这样一群

    干部,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BF”干部。

    “BF”,取的是“帮扶”两汉字的首个字母,指的是帮扶留守老人的干部们。石仕云是“BF”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大忙季节开始,“BF”干部们多次帮助留守老人插秧。看着“BF”干部在秧田里忙碌着,邻居石文红也来帮助石如珍老人栽插秧苗。

    “可别小瞧了这些驻村干部,抛撒秧苗、插秧,干起农活来不在话下。”看着自家秧田里插满了秧苗,陆婆婆笑了,她说:“幸好有这些BF干部,要不然我的秧田估计又要荒废了,有了这些BF干部,我们温暖了很多。”

    在开展“四帮四促”活动中,黔南州像平塘县“BF”干部有不少,从州四家班子领导,到基层一线领导党员干部,他们采取“4321”工作模式(即州级领导干部帮扶4户、县级领导干部帮扶3户、科级领导干部帮扶2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了一件件让群众看得到的暖心事。

    “BF”干部只是贵州“四帮四促”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

    “到基层一线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发展最需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成为贵州党员干部最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实践人生价值的方向。

    在“四帮四促”活动中,贵州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调查发现问题,特别是影响企业、园区、项目、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帮助困难群众等方面,办了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说:“未来五年对贵州的发展至关重要,进退攸关。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关键在转变工作作风,关键在真抓实干,关键在团结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深入到发展最需要、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帮出成效,促进发展。”

    “这是一次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生动实践”

    “只有对基层和群众充满真感情,才能始终言行如一、表里如一,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只有真正心贴基层,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胜过自己的事,老百姓才会真正信任你、尊重你。”在“四帮四促”活动中,贵州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和群众,听真话、办实事,群众满意,干部受益,使这次活动成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次生动实践。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和群众面对面交流,才能听得进逆耳之言,才能带着措施、带着服务多办好事实事,真正和基层、和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这是镇宁县一名干部在民情日记中的一句话。针对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就业、就学、就医遇到的实际困难,该县各级领导干部采取“书记信箱”、进村入户、“民情恳谈”、“记民情日记”等方式,每年用两个月以上时间,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困、帮民富、暖民心,并对服务事项作出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在这次活动中,能不能帮出真感情,促成真成效,对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是一个重要检验。省委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地走到群众中间,才能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并且有针对性地帮困解惑:致富无门的,在技术上支持,聘请“科技老师”,传授其一技之长;缺乏劳力的,组织基层党员、干部与其结对子,农忙季节给予义务帮工;创业缺资金的,帮助其多方筹集,以解燃眉之急;有情绪和矛盾的,设法疏导化解,使其心情舒畅。

    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实打实的“四帮四促”活动,增强了领导干部加快贵州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和赞誉。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26/169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