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收集散落尘世的一份份婚书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7-16  互联网

    □□

    今年还不到30岁的广东佛山人梁伟强,玩收藏的时间已有年头了。1988年,梁世强刚上小学,社会上兴起玩电子游戏机。父亲梁伟东对儿子不放心,怕他课余时间流连游戏机室,玩物丧志,便在朋友的建议下培养儿子学收藏。从此,梁世强开始迷上收藏。

    刚入道,梁世强随父亲收藏粮票。大学时,他读的是法律专业的《婚姻法》,又对婚俗类的东西产生了兴趣。2003年国庆期间,国家颁布了新的婚姻登记条例,梁世强到佛山市婚姻登记中心借阅一些资料后,开始对婚书“感冒”了。至今,这位年轻的藏家已经收藏了200多种500多张婚书,从传统的三书六礼,到近现代的订婚、结婚、离婚证书,梁世强收藏的结婚证种类系统、齐全。

    在他收集的婚书中,最早的一份结婚证书是清代宣统元年的《童养婚贴》,上面注明新娘子聘礼为“白银二百二拾两”,这张婚书说明当时的买卖婚姻非常盛行。收集的最长的一份是洪宪元年的一份《女用婚书》,长达1.3米,上面用篆书写着“关雎雅化”字样。民国以后,结婚证书的形式比较多样化,开始有了西方婚俗的痕迹,如在婚书上印刻爱神丘比特的形象。有意思的是,民国时期的婚书还贴着税票,这说明当时结婚也是要收税的。

    梁世强收集的一套解放区婚嫁文书,讲述了民国三十五年,河北涉县一名妇女在一个月里经历了离婚、订婚、再婚的感情经历。《离婚证书》于民国35年10月21日颁发,上面印着“晋冀鲁豫婚姻暂行条例”,根据条例规定,如配偶是“充当汉奸者”、“吸毒”等九种情况,均可提出离婚。《订婚证书》于10月28日颁布,《结婚证书》于11月2日颁布。梁世强说,可见当时在这些地区婚姻是比较自由的。

    解放前后,婚书上出现了关于结婚、离婚的相关法规,结婚当事人要签名、打指模,甚至还要贴上印花税票———似乎开始带有了契约的味道。而现在的结婚证,小小一本,每一页还有水印防伪技术。时移世易,一个时代以及婚嫁观念习俗变幻的面孔,就在这小小婚书中一一展现。

    子墨整理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16/16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