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古人的消暑良方

网友投稿  2011-07-16  互联网

    盛夏来袭,气温日日攀高,汹涌而至的热浪让人酷热难耐。每当这时候,你可曾想过在没有电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三伏天的呢?事实上,虽然古人没有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却也不乏各色消暑冷饮。

    唐宋时期,每到盛夏便有走街串巷兜售“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儿水”、“冰凉酸梅汤”等冰镇小食的商贩,甚至还一度出现了类似的专卖店。他们在加工冷饮时,掺入蜜糖和珍珠粉等佐料,使得冷饮不但拥有很好的口感,还多了可以大肆宣传的美容功能,食者如堵。对此,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曾在诗中描写道:“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国人藏冰用冰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夏朝历书中记载,每到三伏天,朝廷就会把藏冰当做珍贵的礼物,赏赐给士大夫。从周朝开始,朝廷还专门设立了负责藏冰的官吏,称为“凌人”,此后历朝历代多有沿袭效仿。考古学家在对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发掘时,发现其存在大范围的夯土和陶质井圈,这正是古籍所载的“凌阴”,是古人用来存放食物和藏冰的“冰箱”。

    《左传》中提到,楚国的子冯,对楚王非常不满,为了拒绝楚王要他当令伊的命令,就穿着棉袄盖上棉被装病。按说,大暑时节,如此这般,不弄假成真,也得满身臭汗在人前露馅。但子冯成功了,因为他事先在床下垫了大冰块降温。唐代,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得势时,夏天在家里设宴,曾用大块冰雕琢成山,围于宴席四周,使得宾客喝酒都要穿上薄棉衣,制冷效果堪与如今的空调媲美。要论藏冰的规模,最是清代给力,《大清会典》中记载,紫禁城内有5口窖,藏冰25000块;景山西门有6口窖,藏冰54000块;德胜门外3口窖,藏冰26700块。有学者根据数据推算,5000块藏冰窖的容积,即相当于一幢五层四单元的住宅楼!

    除了官方的大规模藏冰,古时民间也多有隆冬时节存储冰块的习惯,用器物装好坚冰,收藏到冰窖或冰井之中,待到炎夏再敲成小块取用。冰块既可以置于屋内降温,也可以添加到汤羹或水果盘中,虽然存储数量不多,但也够给酷暑一丝凉意了。

    另有传言,现在我们处处可见的冰激凌,实际上是马可·波罗从元代大都的冰奶酪中受到启发,介绍到西方演变而来的。令人叫绝的消暑良方,承载着古人的超凡智慧,也时时激励着今天的我们。江瀚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16/16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