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云南:劳务品牌声誉鹊起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7-13  互联网

    □□尹忠民本报记者张丛

    近年来,云南省一批劳务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劳务品牌的培育成为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亮点,劳务品牌成了云南当地农民转移就业的“助推器”和“通行证”。“镇雄保安”、“临沧保姆”、“佤族艺人”、“剑川雕木工”、“鹤庆银匠”已成为当地的亮丽名片。

    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养育了种类众多的少数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汇集成不同的劳务品牌资源。机智勇敢、成熟稳重、吃苦耐劳使镇雄农村男青年从业向保安集聚,逐渐形成了“镇雄保安”品牌,镇雄保安在北京、广州、贵阳、昆明等地赢得较好口碑;诚实善良、勤快质朴、忍耐性好等性格特点使“临沧保姆”走向昆明、上海和广东;佤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用眼睛说话,用头发跳舞,用心灵歌唱,以佤族为主的农村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成功走上歌舞艺术就业之路,并在全国叫响了“佤文化品牌”。

    “剑川雕木工”撑起了剑川的一个产业。剑川县农村经营管理站站长杨文汉说:“在剑川金华坝区家家户户有作坊,男女老少搞木雕,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剑川县狮河村是位于甸南镇东北角的美丽村庄,2010年狮河村木雕产值达1.4亿元,木雕产业的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90%以上。

    鹤庆县新华民族村银饰加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全村有1108户从事银饰加工,从业人数达3772人,鹤庆县以新华民族村为龙头的银饰加工业共计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多人。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省区均有鹤庆银饰技能人才从事银饰加工、生产和经营。

    据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介绍,近年来云南从管理创新、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劳务推介等方面加大劳务品牌培育的力度,取得很好的效果。

    管理创新是劳务品牌培育的制度基础。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都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部分乡镇设立相应机构,村民委员会设立就业联系点,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网;云南省政府驻省外9个办事处均承担了对农民工服务的职责;大部分州市,特别是劳动力输出大市昭通、曲靖在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机构,并派出人员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维权等服务。政府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极大促进了劳务品牌的形成。

    政策支持是劳务品牌培育的强大动力。云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办法》、《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见》等文件,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助力劳务品牌快速成长。

    资金投入是劳务品牌培育的切实保障。“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级财政不断加大对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投入力度,共安排转移就业和培训资金11.9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投入由2006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10年3.6亿元,年均增长29%。资金投入的快速增长为劳务品牌成长注入强劲的力量。

    劳务推介是劳务品牌培育的重大法宝。2006年,云南省政府在深圳举行“滇粤劳务合作活动签约仪式”;2009年,又开展了“滇深劳务合作活动”;2009年和2010年,每年全省举办招聘会都超过1000场。劳务推介使劳务品牌在推介中不断成长,劳务品牌在成长中又不断得到重点推介。

    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孙海清说,当前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农村劳动力转移迎来了一个有利时机。劳务品牌是技术含量的象征,云南劳务品牌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专业化、系统化和标准化。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13/168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