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构建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流通骨干体系

网友投稿  2011-07-08  互联网

    编者按

    6月23日,中国农产品流通焦点问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农民日报社主办,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承办,与会人士针对目前大幅波动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流通渠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发布了《加快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骨干体系建设倡议书》。

    段应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一定要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否则可能会使城镇边缘化,导致工业化和城镇化失败。因此,党中央提出,在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就一定要有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农业,现代流通某种程度上带动了现代农业。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产品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完整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最为重要。目前43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产地的、销地的,在农产品品种增多的情况下,产品供给的作用巨大。但是,从带动农业发展的角度看,差距还很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农贸市场的放大,有脏、乱、差等问题,这样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无法适应或带动市场的。所以要进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很多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搬迁,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搬迁机遇进行升级。

    有两个问题:什么样的批发市场才是能带动农业发展的市场,它要怎样运行?谁来建立这个市场?对“公益性”问题我很赞成,上个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市场几乎都是政府建的,也有商人筹建。完善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国家的调控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个支柱之一。政府可以考虑按标准至少应在省会城市建立公益性批发市场。

    黄海(商务部原部长助理、全国政协委员):

    近年来农产品受到高度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再到老百姓,都很关注农产品问题。

    农产品流通应看作是直接关系到民生的问题,政府应加大重视并给予政策支持,政府不应只是对价格进行干预,还应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在农产品流通方面,例如批发市场等,政府的投入还是相对较少。而且批发市场的投入和管理是完全可以分开进行的,像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就是政府建设市场,但管理并不是由政府进行。另外在蔬菜的销地,政府可以通过建市场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因此,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方面政府一定要有投入。

    流通环节过多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不赞成单纯减少流通环节这一说法。流通环节是越少越好,但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环节并不是特别多。另外,运输中的冷链运输环节很薄弱,农超对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不能单纯地计算流通环节增长了多少,利润会是多少。目前,发达国家就是流通环节利润高于生产环节,微笑曲线不仅应用到工业品,农产品也应适用。

    农产品经营很少是法人制经营,税额抵扣问题也应该重视。

    流通环节要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这也是流通环节的任务。

    张冬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

    怎么看农产品流通问题。农产品中的蔬菜产销变化在这20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随着城镇化而变化,在这20年中,我国城镇化率翻了一倍。我国现在的蔬菜供给格局基本上是外埠为辅、本土为主,供给在不断增加,数量、品种、质量都有所提高和丰富,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可以说我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波动过大。蔬菜是季节性强、地域性强的农产品,受自然因素影响最大,并且不易储存,所以蔬菜价格的波动是正常的,买难卖难现象是正常的;其次市场过度放任、过于无序、组织化程度过低。信息对生产者、批发商、运输商的作用没有被重视起来。对此,我的看法是我国应有符合国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应向国外学习,从制度、模式、体系构造上做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整合。生产环节应借

    鉴日本的经验,从全国到省区市都要有相应的规划。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建设缺乏整体性及相互的联系。城市的菜市场要有其应有的地位,并要有相应的用途管制。此外,信息体系要有指导性、权威性,对农产品的流通进行指导。农产品流通在政策上仅有“市长负责制”还不够,要构造大格局。

    耿书海(国家发改委经贸流通司副司长):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问题,去年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部都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流通环节成本较高,涨价也较快,《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今年经贸流通司向国家发改委上报的内容特别提到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有如下几个要点:

    把农产品物流业放在一个高度上。应该解决“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的问题,发展农超对接、产地和销地的关系、公司和农户的关系。目前农产品流通出现了市场价格翻倍的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应该建设好农贸市场,把农贸市场的公益性提到一定地位。要规划好,不要恶性竞争。

    政府要投资,农产品流通需要政府的介入。目前北京市提出了支持政策。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应该免税,要出台政策并落到实处,否则只能是空话。

    总之,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对市场收费进行有效监管。应该两个渠道共同发展,只有共同发展,农产品流通才能健康发展。

    王克臣(国家统计局外经贸司副司长):

    去年到今年农产品的价格变化,主要原因是:实行市场经济依赖,国家在农产品市场流通、消费调控能力建设方面有欠缺。建议:农产品生产环节解决供给,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且较分散,与居民的需求不够适应,应该生产规模化;国家应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避免土地被房地产开发挤占。政府应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拓宽、支持农产品渠道,加大产销的控制力度;建立、完善国家储备制度,互相联动,增加供给;改进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综合管理,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市场游资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国家对农产品流通的掌控能力。

    闵耀良(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专家顾问组组长):

    批发市场的公益性要重视,现有的批发市场如果全由政府控制不大可能,政府应当适当加大投入。目前十几万元的摊位费太过高昂,会全部转移到菜价上,建议进行“摊位”抽签,应该对摊位费的问题进行监管和规范;外资问题,政府应该构建体系防范外资过于渗透的风险。

    唐园结(农民日报社社长):

    农民日报对“三农”问题、对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问题非常关注。只要农产品流通出现问题,农民日报都会派记者去追踪调查,写出相关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和重视,推动问题的解决。新发地市场是首都人民的大“菜篮子”,对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尤其是首都农产品的安全供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呼吁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帮助全国大型批发市场建设。我们十分赞同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的倡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支持建设现代化的国家级农产品批发体系。赞同新发地农产品市场运用自己的区域优势,通过升级改造走在全国的前列,有关部门应帮助新发地市场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农民日报还会把更多的精力和版面留给农产品流通,支持农产品流通的建设。

    徐柏园(中国农经学会名誉会长):

    本次会议很适时,我曾承担着国家社科课题,对新发地做发展规划,约28.6万字。段应碧主任在课题组立项开始后,一直对新发地农产品市场予以非常大的关注和支持;目前我国的批发市场发展到4700多个,批发市场的作用充

    分显现。去年我写了18000字的文章,表明现在批发市场的主要问题就是“谁投资谁受益”,应尽快建立《国家批发市场法》,不能“多了喊,少了喊,不多不少没人管”;最后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尽快将《国家批发市场法》纳入立法规划,否则外资可能对我国存在的利益虎视眈眈。

    黄涛(北京大学副教授):

    批发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金融业的基石,而金融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然而我国整个农业体制中金融缺位现象非常严重,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撤出,农业地区存贷差现象严重,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企业作为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农产品数量大、品种多、流通链条长,很难通过监督、质量检测、管理追溯来进行监督管理。政府和市场应该通力合作,建立信用体系,对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建立流通信用体系。

    刘大成(清华大学副教授):

    农产品流通要市场指导、政策扶持;要多种渠道、主辅互补;规划上的科学性,要注重资源的有效配置;要虚实结合,电子商务、客户定制化问题要重视,消费的结构特征和生产的结构特征要结合;要有金融支撑,物流金融和第三方支付应当尽快纳入到农业发展规划中;要控制物流成本,农产品物流要提高效率。

    黄国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城市的改革从蔬菜开始。

    转变了一个观念。“农产品市场是中国商品市场的基础,中国商品市场是中国市场的基础”。农产品始终都是基础,不可以忘记。树立了一个主体。流通主体和生产主体都应该是农民,应该研究农民应该如何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体。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农超对接”也关注了这个问题。夯实一个基础。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产品流通的基础,应该为其创造条件。引导农民参与流通,构建“商链一体”的市场,以市场为中心,产业链为核心,从而实现最大限度节约产品流通成本;供应链方面,应该以物流配送为中心,研究价值链中的价值分配,促进农村调整,走中国本土化道路。

    安玉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农产品流通一是看几个现象。价格波动大、流通成本高、流通损失大;流通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管难、自我监管这一现象是无效的;农产品流通外资进入现象,国内投资基金的进入等。国外的农产品市场都完全是政府建造的,中国在这方面尚需加强,这也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的原因;超市进入、农贸市场撤退的做法,这是不可取的,应该多渠道发展。

    二是相应的措施。明确批发市场的建造改造指导思想,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大流通格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政府要在某些方面强制投资,不应让企业投资。要明确方向,国家建批发市场不要追求盈利,应该强调公益性,同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建设中应加强股份制、会员制的建设;推进农产品流通的多元化发展,打破价格垄断。使有钱人到超市去买菜,老百姓到社区菜站买菜。政府要加强农产品流通的法律建设,建立批发市场行业准入资格,严防国外资金盲目进入中国市场,要设立一定的门槛。

    于淑华(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横跨第一、二、三产业,是一项民生工程,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农产品流通还存在几个问题:安全问题,我国重市场发展、轻组织化,重物流建设、轻信息应用,批发市场和产地之间信息、组织、管理不对接,缺乏完善的问题处理机制。外资的进入对安全问题敲响警钟。农产品的稳定供应问题,产地不能盲目地开展产业化种植。体制问题,我国农产品的横向管理体制造成管理间的沟通不畅,行政责任难以清晰。应该加大现代化建设,重视批发市场的公益性服务体制建设;另外要加大农产品生产者的话语权。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应实行纵向分工体制,加大市场化建设,建立多层法律制度,实施政府的严格管理,支持菜农直接参与流通,以手续费形式将生产、流通捆绑起来。

    张玉玺(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

    流通影响我国经济的命脉,谁掌握了流通

    的主渠道,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优势,希望专家学者多关注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发展。

    目前流通领域形势复杂:

    土地、种子、粮、油、棉的流通是国家的命脉,但它们却存在很多问题。

    流通领域不能被外资控制,我国已经有一些批发市场被外资收购,去年还有外国公司要以几十亿美元收购新发地,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该警惕的。

    关于“农超对接”,像北京这种大城市,农超对接不会成为主渠道。北京的菜80%是外地生产的,在淡季,如12月到次年4月,90%靠外埠供应,所以农超无法对接。

    最后,关于政府调节问题。价格是市场经济的调手,很快会恢复,从去年的“蒜你狠”到今年的“蒜你贱”,主要都是由于供求矛盾,政府应让市场自由调节,市场会慢慢拉平价格。

    赵尔烈(北京八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不要落入误区,我国现在的大流通格局,使今天的菜篮子和20年以前的菜篮子不一样了。新形势下重提“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有新的认识,采取适宜的新举措。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生产结构的调整,全国已初步形成了菜篮子主要产品的优势集中产区。这是遵循农业自然比较优势和地区种养殖传统特点,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一大进步,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由此也形成了菜篮子产品的卖全国买全国的大流通格局,这也是农产品流通社会化发展的大趋势。要认清流通环节、形成良好环境、形成好的交易场所。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流通主渠道,承担着9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95%以上的蔬菜流通。因此,我国是要选择农超对接还是发展流通主渠道,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可以说,在短时间内,农超对接不可能成为主渠道;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已有的批发市场怎样体现公益性,政府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

    谢志华(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这个研讨会是在针对当前农产品流通举办的焦点问题研讨会,对探讨农产品流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有很大帮助。

    洪涛(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长):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贸易、消费大国,但农产品的物流却相对滞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都是一种常态,目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仍然在可以控制的调整范围内。

    建议学习日本、法国等国的做法,国家参股投资、控股投资建设市场,市场自主经营。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生鲜产品运营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建设,使农产品在一个更好的平台上自由流通。

    流通环节不正当的层层加价确实是造成农产品价格偏高的原因之一。

    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市被外资控制可以避免,通过“企业办市场、企业管市场”,从而实现制度创新,市场企业化。只要我国上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控股权在自己手中,就不会被外资控制。

    农产品流通发展方向:坚持生鲜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改革;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改善农产品的交易条件,形成规模经济,获得规模效益;根据我国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建设,主要是积极培育和发展以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三位一体”相配套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坚持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多渠道,不能搞单一的“农超对接”;坚持少环节,而不是“零环节”。

    操戈(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副秘书长):

    我国9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都是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出去的。所以说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脊梁。

    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我国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由于大多是农民自己滚动发展起来的,这个体系完善但不完美。所以面临当下的外资收购和外行资本“搅局”的境地。构建和强化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骨干体系建设,是巩固国家大“菜篮子”、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关键。建设国家农产品大市场体系不能多头管理,一定要坚持总体规划、严格准入,杜绝乱批乱建,恶性竞争。

    研讨会发言整理:洪涛操戈于诗语钱纯艳任洪波张迪陈存坤张攀李知为杨君涛

    研讨会详细内容请登陆中国农业新闻网:www.farmer.com.cn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08/16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