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刘东凯詹奕嘉)4月14日,中国海南三亚的夜晚凉爽宜人。在临海搭起的舞台上,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艺术家们用乐音表达出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美好心愿。精彩的演出,真挚的情感,深深感染着出席晚会的各国领导人和观众。
几小时前,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这里成功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重申“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声音,通过世界各大媒体向全球传播。
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新兴市场国家合作蓬勃发展,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维护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倡导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引领全方位外交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005年4月22日,在雅加达亚非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丰富内涵。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引下,中国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全面推进。中国的建交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个增加到171个,形成“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可喜局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通过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通过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协议,通过精彩纷呈的中外“友好年”、“国家年”、“文化年”、“交流年”、“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通过海军舰艇编队索马里海域护航和大规模海外撤侨行动,各国人民见证了中国同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
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十二五”规划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美好蓝图,为中国外交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努力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