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千年“铜冶之城”的转型求索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7-05  互联网

    本报记者何红卫黄朝武

    千百年来,大冶因“大兴炉冶”而得名、因资源禀赋惊人而扬名,黄巢筑炉,岳飞铸剑,朱元璋置铁冶所,张之洞办冶矿冶钢……这个千年“铜冶之城”在中国民族工业史上留下的辉煌可圈可点。

    矿冶,工业化,经济实力位列湖北省县市第一,多少年来大冶曾以此为自豪。然而,高速前进的车轮让大冶也感到了危机:资源日益枯竭,城乡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2008年3月,大冶被列入国家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市,这在湖北是唯一一个。

    转型路怎么走、突破口在哪里?2010年5月,大冶被纳入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回顾一年多来的历程,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说:大冶坚持产业带动、镇

    村联动、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三化同步、一体发展”的建设新格局已清晰可见。

    产业带动——“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

    从2010年初开始,一场全方位的城市转型在大冶訇然展开,“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推动产业从“一矿独大”到多元替代、从传统低端向现代高端跨越。投入30亿元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北工业新区,引进雨润、中粮、华润、尖峰等一大批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打造产业配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机电制造、饮品食品、新型建材和纺织服装等四大产业集群。

    不仅如此,大冶还铆足了劲儿,按照“园区+龙头企业+基地+中介组织+

    农户”的形式,着力打造两个百亿元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园区带动型的“雨润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的“鑫东模式”、大户带动型的“侯安杰模式”、土地入股型的“祝山模式”、基地联农户型的“富农合作社模式”等纷纷涌现;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186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9个,带动5万农户融入种养加产业链。

    2010年底,当傅继成拿到一份产业比重分析表时,“3个18%”让他心里有了底:采矿业占工业比重由51%降至32.5%,下降18.5%;制造业占工业比重由49%升至67.5%,上涨18.5%;养殖加工业占农业比重由40%升至58.8%,上涨18.8%,经济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转型效果还在显现。据预计,今年上半年,大冶将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46亿

    元,同比增长18%;财政收入17.6亿元,增长46.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000元,农民就近劳务工资收入达3200元。

    镇村联动——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

    “现在,我们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了。自来水、抽水马桶、有线电视、上网宽带一应俱全,垃圾收集、社区环卫也有专人负责。我还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看病住院都有保障。”2个月前,灵乡镇30多户农村家庭,集体住进了谈桥新型农村社区崭新的别墅,农民傅贵难掩兴奋之情。

    像这样的新型农村社区,在陈贵镇、大箕铺镇、经济开发区还有5个,它们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大冶城乡一体化“百里示范带”上。

    大冶从不缺少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实力强镇,但近年来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城镇化整体水平不高以及严重的贫富分化等,导致一些民生问题呈扩大趋势。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大冶市市长荣绪俭说。

    大冶再次开启了新的跨越征程,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从2007年开始,大冶每年把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各项公共服务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2010年5月,大冶在灵乡、陈贵、大箕铺、经济开发区、金湖等5个试点建设区域,选择11个各具代表性的行政村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村,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夯实现代农业基地、壮大产业集群、建设农村新社区、打造中心新集镇。

    在试点村的带动下,一年多来,大冶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7亿元,所有村都通了水泥路,90%以上的村实现了组组通;完成6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工程;60岁以上农民基础养老金发放覆盖全市农村,2.17万农民被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新农合参合率高达99%。

    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消除城乡差别

    城乡差别大,谈不上全面发展;二元结构不破,可持续无从说起。“而要做到这一切,从根本上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才可能实现。”荣绪俭说。

    2010年,大冶从政策、投融资、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体制机制“六个创新”,要破除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体制和政策壁垒,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公共财政合理分配制度。

    城乡一体化首要和重要的前提是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大冶农民人均纯收入6673元,但与城镇居民比仍相差2.28倍。由于土地分散,农民种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低,一方面散户农民种粮缺少积极性,另一方面种粮大户无地可种。

    对此,大冶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通过搭建村镇市三级土地托管流转服务中心,推行宅基地置换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收益置换社保、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股份,以及对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激励等方式,让农民土地受益最大化。

    目前,大冶流转土地10.2万亩,占耕地面积20%以上。通过土地流转,农民直接或间接收益大幅提高。鑫东公司租用农民土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土地每亩净收入达4100元,是原来的13倍;农民每亩土地收益6400元,包括租金、打工工资、股金,是原来的21倍。

    在民生方面,大冶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对接、新农保和城镇居民(职工)养老保险对接、农村低保与城镇低保对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创新社会事业发展机制,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基层卫生标准化、基层文体设施标准化,城乡公共服务逐步均衡,还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在户籍管理方面,取消歧视农民的一系列行政和社会管理政策,真正实现“城乡户籍一元化”管理模式。

    为转变干部作风和提高为民办实事水平,大冶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以“千名干部下基层”、“三万”活动为载体,从富裕乡镇选派党委书记到困难乡镇工作,推动贫富乡镇均衡发展,全市14个乡镇(场)、街办财政收入全部过千万元。

    短短一年多时间,大冶10多个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举措相继出台,涉及就业、医疗、教育、权益保障等方方面面,发展的着力点由城市向农村倾斜,农民从过去的“被主体”变成真正的“当主体”。

    “原本只有城市才能享受的‘专利’如今延伸到了农村,一幅城乡互融、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已初显端倪。”傅继成说,“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冶的经济转型算得上初战告捷。但仍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加快步伐,让城乡一体化之路越走越宽。”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05/16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