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创建最美乡村引领乡风文明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6-30  互联网

    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华

    “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北京市的一个知名品牌。创建“美丽乡村”不仅是京郊农村的追求,而且已经成为首都各界各业的向往和认知。“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的受益者是工作、生活在北京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所有人们。北京经济规模可观,全球影响力有目共睹,与世界一流大都市竞跑,始终不渝地角逐将永远汇集在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人的综合素养提升上。“美丽乡村”活动所呈现的是一种文化聚合的力量,在文化品位彰显的同时,城乡一体化的格局日益清晰,京郊一沟一坡、一田一垄的经济价值也在随之提升。更重要的是“美丽乡村”所带来的是人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焕发出的能量是难以估计的。  ——编者

    近些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把城乡统筹、破解“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适应新形势,按照中央文明办和首都文明委的要求,站在建设新农村的新起点上切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及时推出了“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并坚持连续开展了五年,取得了较好成效。

    活动背景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同步启动“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让乡风文明站位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描绘出的是一个全面发展、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乡风文明本是题中之义,培养新农民、树立新观念是其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难免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只要农村生产发展了,农民的生活就会富裕起来,如此一来乡风自然而然就会文明,并不需要特意地改善”。当时一个针对全国的调查显示,对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的“关注程度排序”,乡风文明只占5.6%,列末位。为避免在实际工作中“重”经济“轻”文化、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我们觉得有必要策划这样一个载体,高调唱响新农村,让乡风文明站位于新农村并借势加以推进,引导农村干部群众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素质,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念。

    ——让城市文明导入新农村。“有资源、缺要素”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我们觉得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应树立和强化这个理念。近些年来,首都作为特大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市民到郊区度假休闲、体验乡村生活、提升幸福指数的“逆城市化”需求不断增强,这个过程既促进了农村发展,也推动着城乡文明的互动交融。着眼首都农村的特点,顺应这个发展趋势,需要策划这样一个载体,进一步宣传推介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乡村独特的资源,服务市民的需求,加快发展要素、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把城市文明导入农村,促进农村的文化发展和文明程度提升,引导社会关注支持新农村建设、共建共享新农村成果。

    ——让文明之星闪耀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关键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家园、创造新生活的自主精神。当初,由于缺乏经验,如何做到全面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工作,很多基层干部感到比较茫然。为此,我们觉得需要开展这样一个活动,变零散的宣传为集中的宣传,变空洞的说教为实践的启示,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宣传树立一批走在前列的、符合新农村基本特征的先进典型,进行“经验示范、典型引路”。而多年来郊区农村通过文明村镇、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等,涌现出一大批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要通过宣传展现它们不同的观念特征、发展模式、经验特点和时代风貌,形成群星璀璨的局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引导和借鉴。

    主要做法

    “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由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市旅游委联合主办,13个涉农区县全面参与。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围绕“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题,分为五个阶段有序推进。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对每一个阶段的每一项工作,都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想方设法扩大宣传,努力吸引社会参与。

    在“候选村庄推荐”阶段,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候选标准制定。我们没有照搬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而是结合实践反复提炼,以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文明化、人居环境的生态景观化、人文精神的时代化为导向,将其形象化为“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特别对存在超计划生育、恶性刑事案件、非法宗教活动的候选村实行一票否决,“四美”标准不仅朗朗上口、易记易传,而且兼有评选操作性和发展指导性;二是候选村庄推荐,以行政村为单位参选,经过乡镇、区县筛选和公示后,由区县集体推荐,其中每个远郊区县最多推荐3个、近郊区县最多推荐1个。三是候选村庄确认。我们通过报纸专版、官方网站等媒体面向社会进行公示,没有异议者确认为候选村庄。

    在“集中宣传报道”阶段,我们针对不同受众,采取四种方式营造舆论强势:面向网民,专门开通官方网站“北京美丽乡村”进行了常年性宣传;面向党政干部、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分别在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开设专栏同步逐村进行了新闻性宣传;面向可能到农村体验的潜在人群,印制并赠送10万份《体验参观套票》,进行了体验性宣传;面向大量城市人群,通过公交车身、地铁通道、楼宇宣传栏等户外公共设施进行了流动性宣传。

    在“多种形式评选”阶段,为增强评选的公信力并扩大宣传面,我们建立了开放性的社会评选机制,构建了网络投票评选、报纸选票评选、公众体验评选、专家评委评选的综合评选体系,根据不同评选形式的客观性和覆盖面,按比例进行加权计算总分,授予前10个村庄“北京最美的乡村”称号。五年来,每年都吸引了数百万社会公众踊跃参与,我们也对其中的数百名热心参与者进行了奖励。

    在“活动总结表彰”阶段,为了更加广泛地宣传获奖村庄,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放弃了开大会、颁证书、发奖金等传统方式,而是采用在核心媒体刊发表彰专版、奖励获奖村庄大型标志性雕塑、编写《北京最美的乡村》图书公开发行,尤其是以整个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以“最美的乡村”为主线举办隆重的颁奖盛典通过北京卫视上星播出、对获奖村庄进行声势浩大的表彰,让农民走红地毯,增强荣誉感,受到了社会公众一致好评。

    在“活动深化提升”阶段,始终将“北京最美的乡村”作为一个整体,从建设、服务、宣传等角度进行深化:建设上以区县、乡镇为主体,帮助获奖村庄全面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四美”,并通过“社会公众体验评价系统”进行监管;服务上以主管部门为主体,通过举办论坛、实地参观等形式促进获奖村庄之间的交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宣传上全部由我们出资,组织开展“相约美丽乡村”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征集主题歌、美丽乡村摄影大赛、美丽乡村书法展、LOGO标识设计、评选形象代言人、最佳体验线路、美丽乡村游记等活动,千方百计引导社会公众关注、了解、走进获奖村庄。

    活动成效

    经过连续五年的实践,“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已经成长为一个知名品牌,有效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特别是首都郊区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社会关注和好评,甚至有一些兄弟省市前来参观考察。该项活动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最佳活动”。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了发展信心。“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以较高的社会公认度增强了农民的荣誉感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以乡村的均衡发展赋予人们文明美好的生活,以群众参与创建的实践性提升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基层的树立形成。不久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京郊农民对五年来新农村建设成果满意度很高,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形成了文明共识。该项活动在北京涉农区县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已成为推进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有的区县每年都要经过常委会研究相关工作,有的区县一把手亲自过问,有的区县动员全区县人民参与,有的区县将获奖村通报表扬。在基层,很多乡村对照“四美”评选条件查找自身不足,并积极创造条件参与评选,形成了比学赶帮创建美丽乡村、提升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五年来,累计宣传展示了107个候选村,评选出了53个“北京最美的乡村”。这些村已成为北京广大农村学习、看齐的标杆,每年都接待不少兄弟村的干部群众前来学习取经。

    ——增进了城乡融合。通过连续五年的宣传评选,“北京最美的乡村”已成为北京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品牌和展现现代乡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窗口,让农民自豪、让市民羡慕,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热点,也使“三农”工作赢得了全体市民的关注。每年都有数以百万人次的市民参与活动的评选体验,评选出的乡村每年还接待不少的机关、团体前来参观学习。人们透过这些乡村,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了解了今日农村的巨大变化,受到震动和教育。广大市民讲,乡村与城市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城市让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无烦恼,我们都应该关注城乡统筹,为北京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出把力。

    ——促进了全面发展。评选活动不仅促进了农村面貌改变,同时也直接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我们在今年“五一”期间对乡村旅游接待情况做过一个统计,短短三天时间内,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1.3%的53个“北京最美的乡村”,吸引了21.3万名游客、占郊区接待游客总数的13.2%、同比增长16.9%,总收入达到1459万元、占郊区旅游总收入的10.9%、同比增长16.8%。不仅如此,此项活动还有力推动了城乡文化交流,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一些城市合唱、舞蹈、戏剧团慕名与“最美的乡村”结对,帮助村里组建培训“三团”;农村适应城里人的需要,在“净”字上做文章,在“美”字上下工夫,饮食、环境讲卫生已成习惯,环境优美整洁、追求景观化成为自觉行动;城里人把新观念、新时尚带进农村,也让农村人增长了见识、增强了现代文明意识。

    总之,作为首都新农村建设宣传和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载体,“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说“村得知名度,农民得实惠,经济得发展,文明得进步”。它犹如一个支点,正撬动着越来越多的乡村向着富裕文明的方向迈进。由此我们体会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要选好切入点、要两个文明一体推进、要贴近基层需求。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立足实际努力创新工作,力争将首都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30/16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