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蕾
如果说,全县从事涉农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约70%是我国西部地区一个普通的数字,那么,还有两个70%就并不多见,那就是:
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休闲旅游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约占70%;农民收入来自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休闲旅游业的收入占到约70%。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则是: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1.9个百分点,从5年前的4472元提高到733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 1.86∶1。
这一系列成绩,都出自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的农业大县四川省蒲江县。
近年来,蒲江以高效生态农业为支柱性产业,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的资本,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实现了富民强县的目标。6月中旬,记者走进了山水相依的绿色蒲江,感受这里以高端现代农业为基础而建立起的新型城乡形态。
高效生态现代农业让农民富了
走进蒲江,处处可见绿色,道路两旁遍布着茶园果园,一座座漂亮洋气的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
作为成都平原的生态屏障,蒲江森林覆盖率达到49%以上,农业始终是这里发展的根本,而且,农业在这里不再是落后产业的代表,“优质茶叶、水果、生猪”三大具有规模化、市场化、科技化特点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对农民增收形成了有力支撑。使农业实实在在地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性产业。
成佳镇同心村多年种植茶叶的60岁茶农邓开贵如今年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来自茶叶的占到60%多。他对记者说:“我一家五口有十几亩茶园,一年的收成比种五六年的水稻还高,我们加入了茶叶生产合作社,和嘉竹茶叶公司签订合同,从种植到施肥再到销售都有科学的标准,一个上午背两背篓大综叶就能挣两百多元。收独芽的时候全家上阵,吃饭都是跑着的,3月10日那一天就采了36斤独芽,收入1000多元。”
还有一批发展绿色生态的农业种养大户也应运出现。
曾省祥就是这样一个养殖大户,他从2004年养50头猪起家,利用国家出台的标准化猪厂建设补助、能繁母猪补助等政策,于去年建成一个占地十余亩具有严格检验检疫措施的养猪场,存栏量达到1600头,还在周边租下50亩地,用猪场的农家肥种植水果和茶叶,建起了鱼塘和沼气池,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果-茶-猪-鱼-沼气”生态立体养殖。
这些是蒲江倾力打造的高效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
2010年,蒲江县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16.5万亩,猕猴桃6万亩,杂柑8万亩,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以“蒲江雀舌”为代表的名优绿茶产业集群、高端猕猴桃生产基地和优质生猪产业基地都已经成形。农民从事三大产业的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5%。
农民之所以能够从农业中得到较高的收益,是因为蒲江农业不仅有规模,而且具有品牌和科技支撑,走出了一条农产品“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快速扩张之路。
今年3月,“2011第二届中国采茶节”在蒲江成功举办,“蒲江雀舌”这一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超过9亿元;中新农业公司的“金艳”猕猴桃已成为全球三大黄肉型猕猴桃之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蒲江猕猴桃”品牌估值达到8.66亿元;生猪产业产值达到10.6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76%。
高效发展的生态农业带给农民的是真切的实惠,在更深层次上,则夯实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使得以农业为基础的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成为可能。
农业“接二连三
”让县域经济强了
如果把农业仅仅看成是第一产业,是提供初级产品的产业,往往会自我禁锢发展的思路。蒲江人大胆打破思维定势,在种养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基础上,把高端农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与休闲体验农业、农产品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相互融合,以农业的“接二连三”实现了立体式发展,使农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立足县情,蒲江县确立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代食品及轻工制造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三基地一轴心”发展战略。
位于寿安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成都佳享食品有限公司,就是蒲江县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的一个代表,成立于2000年的佳享食品公司依靠蒲江规模化的生猪产业生产,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下辖猪业联合专业合作社、生猪屠宰厂、肉制品加工厂、销售公司等4家分公司,并在全国设立了9家销售公司和21个驻外办事处,已经成为一个西部较大的集种猪繁育、生猪饲养、屠宰分割、鲜销连锁、肉制品精深加工及储运外销为一体的股份制出口型企业,“佳享食品工业园”年产值达到10亿~20亿元。
在与农业相关的第三产业方面,蒲江立足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以休闲旅游作为核心,打造了石象湖生态风景区、光明樱桃山、西来古、成佳茶文化观光区等特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
光明乡金花村樱桃园农家乐的女老板王文林今年46岁。她告诉记者,原来她家是村里最贫困的农户之一,一年仅有千元左右收入。1986年王文林开始承包果园种樱桃,常常要凌晨3点出发,9点才能到镇上,樱桃却只能卖5毛钱一斤。直到2002年开办农家乐,随着农家乐的影响扩大和档次提升,收入逐年增加到上万元。2005年是她开办农家乐的第四年,蒲江县打造了“樱桃节”,王文林家的收入上了一个大台阶,达到七八万元。而到2008年,蒲江樱桃节升级成为成都市樱桃节后,王文林说,游客相当多,一年能够有一二十万收入。
除“樱桃节”外,2010年,蒲江还举办了第三届国际茶业大会、国际猕猴桃高峰论坛、中国采茶节等国际性、国家级品牌节会。全县全年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分别达到631万人次、5.5亿元,分别增长24.7%、35.4%。
除农家乐外,蒲江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也引进了很多高端旅游项目,位于县城边上的花样年生态旅游园区就计划投资27亿元,打造“高尚绿色、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生态农业旅游度假休闲小镇,这样在建和即将启动的高端旅游项目在蒲江目前已有8个,计划投资达到101亿元。
蒲江县委书记施跃华介绍说,如今他们又选择了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派生产业:以食品包装为基础的包装印务产业。作为“成都现代印务基地”和“中国包装印刷产业试验基地”,2010年9月,包含有“工业新城区、田园新城区、人文风貌区”三大板块的寿安新城奠基开工。
一幅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蒲江徐徐展开。
新型城乡形态造就统筹城乡发展典范
“住在山水间,畅享城市魅力。”这是如今蒲江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写照。
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蒲江人自有理解,他们从一开始就立足于构建新的城乡形态。蒲江县县长刘兵说,蒲江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和资源条件,把现代农业作为产业的基础,坚持农业的本底,所以能够基本实现城乡的整合发展、同步发展。
蒲江的城乡统筹发展,不仅仅在于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还在于蒲江农村实现了整体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如今蒲江到处是“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景象。城镇越来越田园化,绿地遍布,环境优美;乡村则越来越城市化,农民的民居都变成了一座座小洋楼,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出行以车代步。
走进蒲江西来镇白马社区,会让人以为步入了城市的别墅群,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多层独幢住宅掩映在绿树和草坪之间,孩子们在社区中心的游乐场尽情玩耍,这里的公共卫生有专门的乡村保洁员打扫,道路两旁整洁干净。
这个社区是西来镇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后建起来的一个新型农民居住区,安置了120多户近500名村民,这里的农民有的从事水果茶叶等种植业,有的开办家庭旅馆,借助西来古镇的旅游开发,参与进当地休闲养生度假市场之中。而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则可以借助土地出租费和农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安度晚年。这样的农民新型居住区在蒲江已经有上百个。
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蒲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落脚点放在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上。针对农村当前的劳动力构成,蒲江分为三类进行不同的政策引导。对离土又离乡的农民,明晰产权,让他们真正脱离土地,实现真正的转移;对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引导他们转向现代农业的服务业,转向与农业相关的食品工业等就业;还有一类是既不离土又不离乡,还在从事农业的人员,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让他们有更大的利益。
记者在蒲江采访时,适逢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傅志康也在此调研,他评价蒲江以农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的成绩说,蒲江在面向市场发挥优势上突出特色,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充分说明,生态、绿色产业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正是促进农村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发展现代农业也能确保富民强县。
正是几年的真抓实干,从县情出发,立足现代农业基础,蒲江成为了如今“宜农、宜游、宜居”的西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