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科技手段发挥“逆境增粮”强劲效力

网友投稿  2011-06-17  互联网

    本报记者曹茸

    麦收已近尾声,夏粮又将喜获丰收,冬小麦产量有望实现连续第8年增产。这8年,是以品种和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迅速发展的8年,更是科技推广服务机制日趋完善的8年。8年丰收靠的是政策好、人努力,科技强也是公认的重要因素。科技在挖掘作物生长潜力、防灾应变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支撑“抗灾增粮”之路愈渐清晰。

    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发挥关键作用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突破水、耕地等资源约束,解决粮食问题,关键要靠科技创新来提升农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

    据权威专家分析,小麦生长期长,自身补偿能力强,调节余地大,即使某一阶段遭遇不利因素,也有可能通过其他阶段的生长弥补损失,增加产量,但前提是技术措施得当。因此可以说,科技手段对小麦生产的调控空间较大。

    冬春连旱,科学浇水,亩穗数不降反升;早春低温,保墒增温,穗粒数稳中略升。正是运用科学手段趋利避害,苗情长势才实现转危为安。

    据统计,今年以土壤深松、麦田镇压和浇防冻水为代表的各项关键增产技术的到位率全面超过往年,有力促进了产量提升。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告诉记者:“拿土壤深松来说,冬小麦生长主要依靠土壤中的蓄水,而土壤深松打破了犁底层,深松1次每亩可多蓄水4立方米,一年1次,小麦、玉米都受益。”

    “麦田镇压更是一项简单有效的增产措施,因为镇压可以让根系与土壤结合得更紧密,起到抗旱抗寒的作用,今年凡是进行了高质量播后镇压的麦田,抗旱保墒效果都非常明显。”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赵广才介绍说。

    据石家庄市农科院院长郭进考分析:“河北小麦今年亩穗数比上年增加2.6万,产量预计将实现历史最好水平,这与大部分麦田都浇了冻水有很大关系。在冻融交界的时候及时浇冻水,能起到抗旱抗寒的作用。”

    与此同时,良种对小麦的增产作用也日渐凸显。据肖世和判断:“8年多来,我国小麦品种新一轮的更新换代正在加速推进,河南、山东等地已经基本完成,一大批突破性小麦新品种逐步成为主产区的主导品种。”

    “包村联户”服务到家,专家成果变农民产量

    好品种有了、好技术也有了,如何把这些品种技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田中,如何把专家成果变成农民产量,有效的技术服务越过了“最后一公里”,突破了“最后一道坎”。   

    近年来农业部逐步探索出了“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技术推广模式,特别是在今年农业部提出全年全程科技服务的号召下,各省打响科技大会战,农技人员因时、因地、因人开展包村服务,确保村村都有农技员,实现农技员与村、户的责任对接,将“包村联户制”贯彻到底。

    魏凤梅是河南省滑县留固镇小营村的包村技术员,走在村里,不少农民都能叫出她的名字。

    村民张志光说:“有了包村技术员,种地特省心,甭管刮风下雨,打个电话准来。她还常常主动给咱打电话,说‘我就在你家地里,你该打药上肥了’。”

    这是河南省连续3年实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服务行动”的一个缩影。此外,安徽省今年开展了全省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科技服务活动,河北省重点组建了“百名专家团”、“千名技术骨干”、“万名农业干部”3支队伍,开展技术服务。“包村联户制”让农技员一插到底,不仅受到了农民欢迎,也增强了农技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国2000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搭建了品种与技术集成展示的平台,普遍实行了技术人员包片驻点服务工作制度,扎实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万亩高产示范片预计比大面积增产5%~10%。

    减灾就是增产,科技救灾快速行动

    “减灾就是增产”,面对近年来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趋势,韩长赋部长多次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树立这一理念,努力提高科技救灾水平。特别是在今年,科学抗灾救灾力度之大超过以往,力争做到“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面对可能发生的灾情,科技人员要有预见、有预案、有及时的行动,要想方设法发挥出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

    防灾应变贵在“准确”、“快速”。肖世和给记者讲了一个例子:“去年底旱情初显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组织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安徽6省28个综合试验站进行小麦苗情、墒情、病虫情的‘三情’紧急调研,涉及140个县,面积1.1亿多亩,只用了一天时间,便摸清了灾情信息并提出了应对方案。”

    “之所以反应这么快,是因为我们有着一套完善的体系。从上到下、从点到面,每个层面都有专家各司其责,生产中遇到什么问题都能立即上传下达。”肖世和给记者在电脑上展示“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体系中的每个专家都能掌控最新产业动态。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国共有1万名专家和3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全年全程科技服务,在抗灾保丰收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其中,重点联系指导300多个小麦主产县,带动了近10万科技示范户,预计可实现增产

    5%~10%。

    农业部科教司司长白金明在谈到科技抗灾增粮时说:“农业生产的每次重大进步都离不开品种和技术的创新。近年来科技作用的有效发挥是靠品种与技术集成配套和‘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科技服务机制创新。为了完成部长提出的提升百分之一的科技贡献率的任务,广大科技人员需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需要良种良法配套,更需要科技人员的优良作风。”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17/16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