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吴晓燕高文
红红的脸庞,略微有些驼背的身躯,朴实憨厚的样子,身处一群农民中的张建峰很难让记者一眼把他区分出来。近日,在甘肃省正宁县永和镇罗川村四郎河川区设施蔬菜示范基地,记者见到了有着22年党龄、被当地农民亲切称为“菜专家”、“张技术”、“活财神”的正宁县蔬菜生产工作站站长张建峰。
“现在气温回升快,是蚜虫和白粉虱的高发期,要加强防治,得了就不好治了。要喷阿维菌素,喷施上要注意浓度控制,按发的材料上面讲的技术要求做。”在村民赵存虎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张建峰边查看番茄的长势,边给赵存虎讲授目前生产中要注意的问题。
“张站长可是为我们辛苦‘扎’了(方言,意为经受了很多辛苦)。”面对记者,赵存虎动情地说。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今年春节大年三十那天,赵存虎家日光温室里种的辣椒叶子突然全部干了。他当时心里着急,中午他试着给张站长打了一个电话,一个小时后张建峰就赶过来了,帮着找到了病因。“老张教我喷了些营养药,一个星期就缓过来了,万把块钱保住了。大年初二,他不放心,又跑过来看了一下,当时真是感动。”
为增加农民收入,正宁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川地设施蔬菜,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张建峰常年活动在四郎河川等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同菜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手把手地教菜农吊蔓、农药配置、棚内温湿控制和低温灾害天气的预防等。不管风吹雨打,白天黑夜,只要群众有需要,生产中有问题,他就下乡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
罗川村村民路会峰说:“为指导我们,张站长隔两三天就来一次,遇上低温阴雨天和病虫害高发期,他就天天来。”多年来,张建峰的科技工作时限日超5小时,月超过25天,年超过300天。他先后在四郎河川区6个乡镇、12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指导农民建成设施蔬菜示范基地14091亩,仅此一项就为川区农民增加收入3450万元,人均增收1797元。
今年52岁的张建峰,从1981年参加工作至今,30年来一直奋战在农技推广工作的第一线,为正宁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蔬菜产业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当了十几年的站长,张建峰现在还是副科级,但他从来不计较。在工作中,他求真务实,能吃苦,肯学习,善总结,深受农民的欢迎。
记者问张建峰,干农技推广苦不苦?张建峰笑着答道:“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嘛,只要农民见了效益,收入增加了,我心里就高兴,这也是共产党员的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