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业工程科技支撑的主力军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6-16  互联网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农工院”)是农业部直属的科技四院之一。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提出,农业工程是国家应当重点发展的25门学科之一。1979年3月,农业部向国家农业委员会和国务院呈送了《关于成立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报告》,同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正式成立,这是当时全国唯一以“农业工程”命名的单位。1992年8月,更名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外仍保留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名称。

    农工院下设农业与农村规划研究所、农业发展与投资研究所、农业资源监测站、农业部生物质工程中心、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设施农业研究所、农业工程标准定额研究所、农业工程科技信息中心、农业部北京设计院、中国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培训中心等11个科研部门,拥有农业部生物质工程中心和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农业部种子加工技术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农业部农业工程设施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北京西达农业工程科技发展中心,拥有农业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农业工程和民用建筑设计两个甲级资质、工程建设监理甲级资质,建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过32年的建设,农工院已成为人才队伍强大、学科门类齐全、研究领域广泛、科研设施完备的综合性农业工程科研机构,在农业工程科技研究和规划咨询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技术水平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科建设独具特色

    建院32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在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大变革、大发展的进程中,农工院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建立健全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规划与工程咨询、农业发展与投资政策研究、农业资源监测、农村能源环保研究、农产品加工研究、设施农业研究、农业工程标准定额研究、农业工程设计及监理、农业工程科技信息与服务等九大学科领域。

    农业规划与工程咨询 承担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农业综合发展规划、农业产业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研究与编制,编制农业工程领域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农业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工程建设的项目策划、实施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等咨询服务。

    农业发展与投资政策研究 承担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农业投资政策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等研究,重大农业建设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等。

    农业资源监测 承担着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的管理职能,主要研究应用现代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技术,开展全国农业资源调查、农作物监测、农业灾害监测与评价等工作,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国各农业遥感分中心、地面样方县的调查监测和数据的汇总、分析等工作,实时动态地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农作物面积、长势、灾害和产量的预测信息,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农村能源环保研究 主要从事农村能源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宏观政策研究,农村生产与生活节能、可再生能源、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农村能源与农业环境领域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研究等。

    农产品加工研究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宏观政策研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和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研究开发,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推广与培训等工作。

    设施农业研究 主要从事设施园艺、环境控制技术及相关配套设施的研究推广,畜牧工程技术、设施的研究和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相关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的制定。

    农业工程标准定额研究 主要从事农田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贮藏流通、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农村能源与环保、现代农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工程技术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研究。

    农业工程设计及监理 主要从事各类农业、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及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服务。

    农业工程科技信息与服务 主要从事农业工程科技信息服务,农业工程技术与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的普及、推广,农业工程技术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农业工程学术与技术刊物的编辑、出版。负责出版《农业工程学报》、《农业工程技术》、《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等学术和专业期刊,承担《中国温室网》、《生态家园网》、《中国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等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农工院通过服务政府、科技创新和工程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大量技术服务和科研支撑,取得了丰硕成果。建院32年来,农工院共承担完成各类农业工程科技项目40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和部委级重点研发项目820余项,规划设计和技术推广类项目3000多项,获国家授权专利50多项,制定和修订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40多项。先后有210多项成果获得各种奖励,其中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设计奖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0多项,部分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农工院研制的粮食(种子)烘干及加工成套设备、棉籽泡沫酸脱绒成套设备和蔬菜种子加工系列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多项国家和农业部科技进步奖,其中由朱明院长主持的“棉籽泡沫酸脱绒成套设备与技术”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取得多项突破和创新,分别获得农业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农村能源环保领域,农工院主持的国家“863”项目“甜高粱茎秆制取乙醇”,研制开发出了适合不同规模的甜高粱茎秆制取乙醇技术,2005年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选的“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近年来,通过主持承担农业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规模化沼气干法厌氧发酵技术与装备研究”和“固体物料两相沼气发酵新工艺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等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获得了一批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的科研成果,取得了数项自主知识产权。

    在设施农业领域,农工院承担了100多项温室工程设计,完成了“穿孔式薄壁软管微灌技术”、“西北地区日光温室高效应用技术”等重大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陆续开发了日光温室、连栋塑料温室、连栋玻璃温室、连栋PC板温室、人工气候室等产品的工厂化生产,技术和产品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为我国农业增产增效、资源节约利用、农民就业增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农业资源监测领域,农工院承担完成的“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级农情监测系统”获得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连续开展了全国水稻、棉花、大豆、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遥感监测,完成了东北、京津冀、黄淮海等区域农用地10年变化调查,承担了汶川地震耕地损毁、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等农业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价,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工程设计及监理领域,农工院有20多项农业、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成果和工程建设监理项目获得国家、部委级奖励,其中“辽宁省锦州体育馆设计”获农业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农业部北区办公建设群体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在农业规划与工程咨询领域,农工院承担完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委托的重大规划与咨询项目400余项,其中《深圳市光明华侨畜牧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获中国工程咨询协会2001年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近3年来又承担完成了《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全国“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规划》、《三峡库区草食畜牧业开发规划》、《陕西洛川苹果产业规划》等重大规划40余项,为国家和地方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三大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工院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机遇,围绕党和国家有关“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农业部中心工作,坚持“开门办院、质量强院、人才立院”的发展战略,以构建“服务政府、科技创新、工程集成”三大平台为抓手,推进全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政府服务平台以公益性服务为特色,主要集成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农业宏观政策研究、特色农业工程技术宏观战略研究、农业规划和农业信息服务等功能,积极为农业部和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做好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

    科技创新平台以农业部生物质工程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整合集成生物质利用、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的工程技术研发与推广等功能,积极组织开展院内外联合研究和集成技术研究,在国内外形成有影响的学科领域,研发出具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综合性、集成性、工程性的应用成果。

    工程集成平台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主要集成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承包、工程管理等业务,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十一五”期间,农工院共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部948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50余项,争取科研经费1.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通过鉴定科研成果11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组织承担和完成重要农业工程咨询、农业工程设计与监理及农业工程建设项目1000余项,完成了一大批农业产业与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初步设计、项目评估等项目,咨询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工程技术集成水平显著提升。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农工院及时组织专家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受灾情况评估,召开灾区重建规划研讨会,派出专家组赴四川地震灾区指导灾后农业重建规划工作,受到农业部和四川省政府的好评。农工院还承担了我国援助非洲的全部14个农业示范中心项目的设计监理,以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商务部、农业部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好评。

    人才培养成绩显著

    多年来,农工院坚持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不断加快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引进、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农业工程科技人才。全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19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92%,具有高级技术职称92人,博士32人,硕士72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7%;有25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7人被授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被授予中华农业英才奖;有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近40名,各类专业注册持证达80多人次。2006年农工院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招录进站博士后13人。如今,农工院已经拥有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整体素质较高的农业工程技术专业队伍。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多年来,农工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抓好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自1996年以来,农工院连续多次获得中央国家机关和农业部系统“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获得农业部工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称

    号,2005年获全国总工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模范人物,许多同志获得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奖励和表彰。朱明院长2008年获得中华农业英才奖;赵立欣同志被评为农业部“巾帼标兵”和“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女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并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继往开来再铸辉煌

    经过32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农工院作为农业工程科技国家队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影响力显著提升,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农工院的发展和成就,得益于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党和国家领导、农业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早在198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就专门听取过农工院领导和科技人员有关太阳灶研发的情况汇报。2009年,回良玉副总理在给农工院30周年院庆的贺信中提出:“(希望农工院)以发展壮大我国农业工程事业为己任,树立远大目标,勇攀科学高峰,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的农业工程科研机构,不断提升农业工程科技创新能力,为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工院实现科学发展再创辉煌业绩的重大机遇期。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大局出发,立足自身发展现状,农工院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一个主题,构建两大体系,完善三大平台,加快四大基地建设,实现五个目标。”

    坚持一个主题即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管理和经营型人才,全面提升职工的素质和能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特色,促进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工作效率。

    构建两大体系即构建“国家农业工程技术支撑体系”和“国家现代农业规划设计体系”。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也是目前我国农业的薄弱环节,农工院将充分发挥农业工程科技领域和农业规划设计领域的领军作用,积极推动两大体系的构建。

    完善三大平台即完善“工程集成”、“科技创新”和“政府服务”这三大平台。这是农工院最大的优势和特色,也是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逐步推动形成互相协调、互相平衡、互相扶持的三大平台。

    加快四大基地建设即(在北京市)加快双桥科研开发基地、顺义杨镇中试转化基地、苏家屯试验示范基地和昌平中心培训交流基地的建设。通过四大基地的建设,促进农工院形成“科研—中试—示范—培训”的完整产业链条。

    实现五个目标即实现“五个一流”: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设施、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环境。这是农工院“十二五”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

    回顾历史,农工院人倍感自豪,展望“十二五”,农工院人自信满怀。在农业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农工院将一如既往地肩负起发展壮大我国农业工程事业的重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版图文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办公室提供)

    农工院应用卫星遥感监测全国旱情。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16/16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