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浴火重生走向新起点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6-09  互联网

    焦宏张培奇

    风雨20年,双汇品牌得来不易,值得企业用无限的责任甚至是“生命”来捍卫。但是,2011年3月15日,对河南双汇集团来说,应永远记住这一天,刻骨铭心的教训注定20年打造的“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遭受信任危机。董事长万隆说:“这次瘦肉精事件,不仅对我们自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对河南的食品工业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深感内疚。所以我们认为今年的3·15事件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我们把3·15这一天定为‘企业食品安全日’,并牢记这一天,做好产品,做强企业,常抓不懈,永保食品安全。双汇集团一定会以此为鉴,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把应对瘦肉精事件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推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强化源头控制,完善内控体系

    2011年5月15日,第九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在漯河开幕,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双汇调研时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他指出,在应对瘦肉精事件的过程中,双汇集团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双汇集团在应对和整改过程中的把握和处理是比较好的。好就好在不推诿、不埋怨、不气馁。不推诿就是能够正视自身问题、不推卸责任;不埋怨就是不埋怨别人、不怨天尤人;不气馁就是遇到挫折不灰心丧气、关键时刻能够顶得住不懈怠。好就好在敢面对、敢揭短、敢担当。敢面对就是敢于迎着问题上而不是绕着矛盾走;敢揭短就是有什么问题就主动查找什么问题、积极解决什么问题;敢担当就是勇于改进工作、承担社会责任。

    3·15瘦肉精事件对双汇集团的影响很大,这个事情的发生,实属不该。究其原因,还在于企业对上游产业链条的把控力度不够。由于产业化养殖占屠宰量的比例较小,相当一部分原料生猪来源于散养,加上“瘦肉精”抽检有风险,企业把控力度和掌控力度不够,迫切需要进一步筑高防火墙,承担起消费者对肉品安全的重托,打造生猪上游产业链新模式。

    万隆痛心地说:“这次事件的教训之一是我们的内控体系不够严密,在管理上有漏洞,致使饲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流入济源工厂。教训之二是集团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现在还沿用企业销售收入100亿、200亿的组织机构配置,体系设计与500亿的企业不适应,上层控制力不足,对下边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教训之三是全体员工学法、用法、执法的力度还不够,没有把《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到各项工作的细节中去。要教育全体员工铭记在心,常抓不懈,落实到每个企业、每道工序、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中,确保企业产品安全。”

    3·15事件之后双汇集团立即关停济源工厂,产品下架收回,处理责任人员。同时整顿完善内控体系,严格落实各种法规标准。收集整理1600多个国家法规标准,对照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落实到每个企业,每道工序,每个员工的工作中,坚决做到不安全的原料不使用,不安全的产品不生产,不安全的成品不出厂,做到出厂产品100%安全。

    为把好生猪和原料进厂安全这一关,双汇向供应商重申了强化源头控制的措施,对原辅材料进厂实行批批检查、生猪进厂头头把关,各供应商必须证件齐全,真实有效,并签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函,供应商保证不采购、不交售有“瘦肉精”的生猪,不提供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和辅料,如果有违犯者除进行两倍的索赔外,还要追究法律责任,切实承担起企业的主体责任。

    在把好进口关的同时严把好出口关。除依法自律外,还要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把好出口关。请进中检集团对各工厂进行全面的监督审核检测检验,并定期向社会反馈结果,走出一条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新模式,确保食品安全。

    强化养殖环节控制,双汇浴火重生

    万隆在接受采访时说,要实现双汇集团优质、安全、绿色、稳定的高端原料供应,必须要控制好养殖环节,从上游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重塑公司品牌形象,同时也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增长方式的要求;是完善养殖与企业产业链联盟,提升公司对上游养殖业带动力、影响力、控制力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双汇集团建设上游产业链新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强化在生猪养殖环节的控制点,包括上游饲料企业、种猪场、养殖企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协会)等环节。

    首先是加大集团自有养殖场建设。一是用专业化、标准化确保生产水平提高;用工业化、规模化确保单场出栏量;把专业化、标准化、工业化和规模化贯穿于畜牧养殖产业中,彻底改造传统畜牧养殖业。用信息化、自动化建立生猪的可追溯体系,最终以大工业方式发展现代畜牧养殖业;二是猪场布局上采用分区域、分胎次、多点式饲养,使猪场的布局更合理,更有利于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确保猪群健康水平;三是工艺上采用自动通风、自动温控、水帘降温、地暖供热、全漏缝地板、自动供料、全进全出等措施,能最大限度地给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切断疾病传播,从而确保猪场的生产良好运转;四是完善的可追溯体系:猪群的动态全部实现ERP管理,从仔猪出生开始所有使用的饲料、疫苗、药物均要记录供应厂家、批次号、使用日期、剂量、执行人等,并录入ERP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供应生猪的可追溯性等。

    第二是强化养殖过程的控制。一是生产管理标准化:在人员管理上,岗位有分工、分工有标准、操作有规范、考核有办法;在饲养管理上,饲料营养标准化、供料饲养标准化;在种猪选育上,育种标准化、体形控制标准化、种猪产次标准化;在环境控制上,舍内温湿度控制标准化、空气质量控制标准化;在转群查群流程上,全进全出转群标准化、查看猪群状态标准化。二是防疫保健标准化:在药物、疫苗采购上,供应商选择标准化、质量评定标准化;在防疫保健上,免疫程序标准化、保健程序标准化、疫苗存放标准化、疫苗使用标准化;在疫病监控上,检测抽样标准化、病原检测标准化、抗体检测标准化、猪群健康状况评定标准化;在卫生消毒上,冲洗消毒标准化、出入人员消毒标准化、出入车辆消毒标准化、消毒效果评定标准化;在安全用药上,用药品种标准化、用药配伍标准化、休药时间标准化、针头选择使用标准化。

    双汇集团目前已经发展了7个大规模的养猪场,曾祖代种猪场2个,祖代种猪场2个,商品猪场2个;存栏基础母猪17000头,年产种猪7万头,商品猪28万头。种猪规模能满足年出栏商品猪1000万头的母猪供应;建设一个配套年产15万吨饲料厂。

    提到未来双汇集团在养殖业环节的打算时,万隆说:“双汇集团将加快发展养殖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屠宰厂建到哪里,配套的养殖场就跟到哪里。围绕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以此来保证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头头检”,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据了解,今后公司每年将会邀请数万名消费者参观生产车间,接受消费者的检验。走进双汇集团漯河厂区,可以看到,整个车间干净明亮,工作人员身穿白色的工作制服,鞋、手套、口罩等都经过严格消毒。流水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走过屠宰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瘦肉精在线逐头检测台”前,对每头生猪认真做着检测。生产车间内每一道流程的执行,都能感受到双汇员工对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严格遵守。

    万隆说,自3月16日以来,双汇集团屠宰厂里就新增加了不少技术人员和设备,生猪检验也由原来的“抽检”改为“在线逐头检验”,以保证产品源头的100%安全。据屠宰车间负责人马绍磊介绍,双汇引进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荷兰STORK公司的生猪屠宰生产线,每小时可对500~600头猪实行严格的同步检验,发现疫病生猪时,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标识、隔离,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据介绍,双汇花费巨资从美国引进的设备,可对瘦肉精、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着色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进行有效检测。而双汇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这一检测设备的企业。

    “瘦肉精”事件之后,双汇作为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不仅承受着食品行业消费者“零容忍”的风险,而且一定程度上肩负着一个行业的形象使命。从3月16日起,双汇集团把生猪在线“头头检测”作为一个生产工序,每年投入3亿元重金保证食品安全,目前双汇是率先这样做的,将来也会一直这样做下去,双汇以实际行动树立行业标杆;双汇实行开放式的办厂,邀请广大消费者、新闻媒体和政府部门到企业参观考察和监督,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专业化质量安全服务,系统控制保证安全,让消费者放心,做到产品更优、企业更强。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我们要不惜代价。头头检测虽然增加了很大投入,但食品安全就更有保障,这个决心下得好!一定要严格认真执行,切实有效做到头头检,让消费者放心。”省委书记卢展工说。

    在漯河笔者看到,在双汇集团厂区库房外,一排排的大型货车正在装车,业务量已明显恢复。据双汇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双汇肉制品的销售量呈逐日回升态势。从5月上旬的市场发展情况看,市场要货量已经超过70%,5月下旬会超过80%。截至5月15日,全国共有192个地区的执法部门对“瘦肉精”进行了专项检查,双汇产品未检出“瘦肉精”。截至同日,双汇集团共计收到抽检、送检检验报告801份,结果全部合格,均未检出“瘦肉精”。

    据了解,双汇最初的发展阶段,主要产品是肉制品,每年的产值只有26亿元。1998年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了国内第一条冷鲜肉生产线。双汇从“一口锅烫毛,一把刀杀猪,一杆秤卖肉”的传统屠宰业升级为现代化工业,并把国外的“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肉类营销模式引入国内,开设连锁店,改变走街串巷、设摊卖肉的传统营销模式,向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冷鲜肉。此后,双汇开启了生产线的现代化之旅,目前,双汇已经拥有来自德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4000多条先进的生产线;2008年年底,又花4000万元从欧洲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生产欧式香肠。2010年,双汇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6.7亿元,肉类总产量达到300万吨,与其他企业之间,形成了遥遥领先之势。

    双汇集团副总经理杜俊甫介绍,厂房是按国际上最先进标准建设的,设备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也是最先进的,屠宰线是信息化、工业化、自动化,同时把与国外生产线同步的检疫线和管理经验引进来。截至目前,企业在设备上的投资已超过40亿元。

    “回顾双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双汇的企业文化成了一种核心竞争力。从生猪进厂,到屠宰过程,再到分割车间、加工车间、包装车间,企业都对生产流程进行了标准化。这种标准化,后来在双汇集团发挥到了极致。”杜俊甫说,“大到技术的革新,小到车间工人如何清洗指甲等,都按照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

    面对未来,双汇集团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实现产业化带动,企业每年可消化2000万头生猪、70万吨鸡肉,6万吨植物蛋白,带动周边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有150多万人从事与双汇相关的产品分销、物流配送及养殖,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双汇集团进一步强化源头控制,把好入口关,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原辅料进厂批批检查,在原辅料采购、生猪采购方面加强监管,与供应商签订生猪交售承诺书、质量安全承诺书,决不让一头“问题猪”和一批“问题原料”流入双汇。“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这一食品安全理念在双汇“从农场到餐桌”的各个产业链条中,已经根深蒂固。

    万隆说:“当前,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河南省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双汇作为河南的大企业,又是中国知名的品牌,一定要承担起大企业的责任,按照卢展工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转变方式、遵循规律、基层基础的指示要求,扎扎实实做好企业。我们“十二五”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不变,“十二五”的投资发展计划不变,为建设大中原、发展河南经济做出我们的贡献。”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09/16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