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撬动 202个村庄发展的支点

网友投稿  2011-05-18  互联网

    □□  本报记者 吴晋斌 马小林

    编者按:

    能撬动乡村活力,促进农村和谐的支点在哪里?山西省潞城市找到了这个支点。他们用结合的手段,把新农村建设、争先创优、加强和创新农村管理、群众工作等“打捆”到“六村联创”的平台,用动员和激励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全市干部和农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并建立了一整套长效机制。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农村管理好模式。

    潞华办事处北庄村是山西省潞城市面朝长治市的第一个窗口村。当年,为了卖地款去向问题村民多次上访告状。一个城边村,污水横流,无论晴天雨天村里都进不来人。小学老师来村里上课,都得带塑料袋当鞋套。

    如今的北庄村,户户通水泥路,家家绿树掩映,村里还建有农村公园。北庄村的变化源于潞城市2009年开始的“六村联创”星级竞赛活动——以农村党支部为单位,争创“推动产业发展先进村、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园林绿化先进村、平安创建先进村、文明和谐先进村、村级管理先进村”。

    潞城市是太行山区的一个县级市,全市202个行政村已全部参与“六村联创”。“六村联创”的六颗星的标准,就是新农村在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努力方向。这样一来,农村基层干部思路清晰,农民群众热情高涨,农村产业、基础设施等硬件在创星、摘星、保星中“好”起来,文明和谐、平安创建等软件顺势“硬”起来。

    “六村联创”最大限度激发了农村活力

    所有行政村都可以自主申报,量力摘星。符合星级标准的,市里要在“三干”会上给村干部披红戴花,给村里发匾,每个星奖励5000元或1万元。过好生活的期待点燃了农民的热情。动员和激励让农民成为全市建设新农村的主体、生力军和驱动器。

    北庄村村委主任李元义,曾是组织村民上访的带头人,他说,“六村联创”办的是修路、通水、建卫生所等实事,讲的是实效,我们不主动点就说不过去了。

    北庄村村民们开始坐不住了,再不改变村容村貌,孩子们恐怕娶媳妇都难了。

    靠着这股劲,两年来,北庄村村民出大力、流大汗,老百姓积极投工投劳硬化道路,主动从附近修路的地方拣水泥块,回来一块一块铺在打好的路基上,用市里补给的水泥浇缝,成功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村里借机改造了下水、在道路两旁栽植了树木、修建了广场。

    在市里的支持下除建成了万头猪场外,今年北庄村还要在农业局的支持下,靠积累和贷款发展300架蔬菜大棚和300亩核桃,实现户均各一亩。

    短短两年的时间,脏乱的北庄村,村容干净了、农民有钱挣了、群众气也顺了,村里的文明和谐、平安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农廉建设、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等工作也顺势好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六星村。村民脸上开始有了自豪和光荣。

    党支部书记李玉贵说,最大的变化是村民和干部有说有笑了,没人上访了。

    这一变化不是个例。潞城的202个行政村,摘满6个星的村达48个,获得5个星的村有33个,村均3.4颗星,只有1个村的星是空白。

    “六村联创”不仅调动了干群的积极性,而且让村干部明白了干什么、怎么干。

    辛安泉镇续村,776口人,耕地面积2100亩。续村地处水资源保护范围,养殖不能搞、工业项目不能上。

    村支书赵永德组织30户农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180户农民种植五彩花生,搞起了户户调产、人人增收。现在全村有1000亩花生,户均五亩多,每亩收入2000元。

    此外,村里以连续发苗并上门免费嫁接的方式扶持村民发展了1500多亩核桃树,进入盛果期后,人均可望增收5000元以上。

    赵永德说,以前当干部就像个打杂的,你们村办个企业,他们村修个路,干部觉得很给力,群众还不满意。现在靠垅子干活,上面表扬发奖,村民们认可支持。这干部当得有了成就感,就有意思了。

    “六村联创”中,潞城市将财权和事权打捆交给乡镇,县乡村三级捆绑前行,很多涉农资金得以打捆投放,撬开了乡村活力之门。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潞城市财政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拉动社会资金5个亿,新农村建设有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这些钱用到哪里去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比如,每年平均拨付各乡镇150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和造林绿化,户户通街巷硬化延伸1米补1袋水泥。现在,他们运用“整合+奖补”的办法更加轻车熟路,“四两拨千斤”的效应进一步凸现,初步形成了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新农村建设推进模式。

    “六村联创”最大限度增加了农村和谐

    “六村联创”将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利益诉求量化,实现了摘一个星就能让村庄增加一份和谐。

    史回乡阎李庄是潞城较早的、靠工业由著名的光棍村变为富起来的新农村。

    2000年开始,阎李庄的招商引资让村里有了六大六小企业,三个铁厂,五座高炉,灯火辉煌,村里人人娶得起媳妇,盖得起房,有钱赚。

    2008年受政策和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全部关停,运输户没了生意,700位农民就业出现问题。矛盾接踵而至,村支书刘铭生和党员干部带头维稳,上门做工作,并通过关系向外输送有技术的农民外出打工。

    2009年,阎李庄评了个五星,唯独没有产业先进村的星,这让刘铭生很郁闷。他说,增收是关键,没有产业支撑,就不了业,发展下去其他的星也难保。安顿住村民后,刘铭生开始实施“腾笼换鸟”。到市里拉上各位领导到处招商引资。

    一只大鸟住进了阎李庄的笼子。今年正月初六,投资5个亿、年产300万吨的卓越水泥厂点火,解决了村里一半劳力的就业,目前村里的汽车运输和门店生意一半以上得以恢复。

    刘铭生说,摘的不是一颗星,而是全村人的安居乐业、文明和谐。

    分管农村工作的潞城纪检委书记杨峰说,“六村联创”的推动产业发展先进村、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园林绿化先进村是硬指标,目标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民稳定增收。每一项都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些民生诉求落实好了、解决好了,就能最大限度增加农村和谐因素。

    “六村联创”最大限度减少了农村的不和谐因素

    “六村联创”不仅是一个活动,而且还建立了长效机制,把创建活动纳入两个五年规划,适度调高标准,进行动态管理。对个别管理不善且复验不合格的村,做减星摘牌处理。把农村的和谐文明、平安稳定等软环境纳入考核,这种星创易保难,干部群众保一次星就意味着把若干不和谐因素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微子镇辖28个村,镇党委书记苗跃岗说,“六村联创”两年来,全镇路平了、树绿了、街净了,更重要的是民稳了。

    当年,因为无法平衡各种利益诉求,涉及1000万元的因煤矿采空造成严重地质灾害赔偿款,三年来挂在账上,不敢给微子镇的秦家山、郝家沟、李家庄三个村的群众兑现,引发多次群体上访。

    在”六村联创”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创建中,镇里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和“双向承诺”制度,用公开化解决了老大难,达到群众满意,没有一户再因此告状上访。

    潞城市委副书记陈轶群说,群众无小事,任何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都可能成为爆发点。越是老百姓熟悉的干部越代表党的形象,给乡村两级干部为群众办事提供平台,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对于夯实基层政权意义重大。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18/166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