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蓝领精英”用知识创造奇迹

网友投稿  2011-05-02  互联网

    □□  本报记者李海涛

    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高级技师郭晋龙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电气维修工,却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3个国家级科技大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是全国铁路系统响当当的电气专家。54岁的郭晋龙说:“要当好一个工人也不是简单的事,就是要不断用新知识给自己‘淬火’,那样才能更耐磨,更坚硬。”

    从电路图都看不懂,到被“洋专家”称赞

    随着我国重载和高铁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钢轨以及焊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全国铁路年铺轨约4000公里,40%为淬火轨,而这些淬火轨的1/3来自呼铁局焊轨段。郭晋龙就负责焊轨段大小208台(套)生产设备电气系统的维修、保障、改进和研发工作,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转。

    谁能想到,今天技术上“大拿”的郭晋龙,曾经连简单的电路图都看不懂。1984年焊轨段上马了新的钢轨焊接生产线,一天,焊接机电子管控制系统发生故障,车间主任就叫刚接手这项工作的郭晋龙去修。“我当时硬着头皮拿着螺丝刀这捅捅、那捅捅。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也没查出原因。”这一夜,郭晋龙失眠了。

    从此,郭晋龙一有时间就往书店、图书馆跑,还参加了电工业余学习班,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逐渐成为电工组的业务骨干。

    1992年5月,段里引进瑞士GAAS80型钢轨焊接机,这是一台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机电一体化设备。郭晋龙主动请缨,带着工友进行组装。他夜里查资料,白天装设备,一个多月的时间都吃住在车间。瑞士专家汉斯来做安装调试时,看到新设备已被安装在生产线上并运转正常,吃惊地连说了几个“不可思议”,他对郭晋龙竖起了大拇指:“OK!中国工人了不起!”

    别人眼中的全国劳模,妻女眼中的劳动“着魔”

    紧车工、慢钳工、溜溜达达是电工。可郭晋龙这个电工却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他的女儿郭文嘉说:“在别人眼中,爸爸是全国劳模,但在我和妈妈的眼中,他是劳动‘着魔’。”郭文嘉说:“从小到大,家里的事都是妈妈操心,爸爸下班回来,除了看书就是把自己关在储物间改造成的‘实验室’里,摆弄满屋子的电子元件,有时一熬就是一个通宵。”

    妻子陈玉爱说:“老郭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但是为工作他肯花钱。为了自学微机控制技术,记不清他买了多少书籍资料和电子元件。早在1989年的时候,老郭月工资只有70多元,却背着我向车间主任等工友借了2500元钱买了台学习机,和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接在一起,反复分解、组装、研究、琢磨。后来为了搞实验,这些年又陆续更新了好几台电脑。对待工作,他不计代价,有股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钻劲儿。”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却不能没有知识”

    由于工作出色,郭晋龙晋升为呼铁局首批高级技师。他说:“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却不能没有知识,更不能没有对知识的钻研与渴求。”

    他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编印的《中频电源原理与维修》、《进口钢轨焊接维修》等书,被赠送给局内外的电气工人,他还经常应邀去郑州、武汉、兰州等地处理铁路电气疑难故障。

    参加工作30多年来,郭晋龙先后组织和参与完成了19项大型技术革新项目,累计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价值、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郭晋龙出名后,很多企业曾想以高薪和优厚待遇聘请他,但都被他谢绝了,他至今仍坚守在铁路钢轨焊接生产第一线。他说:“没有焊轨段的土壤,我一个普通工人怎能成材。我有责任把技术传给工友,把才华献给铁路。”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02/16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