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大田“保姆”让粮农省心又省力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4-28  互联网

    “互联合作社当保姆,春耕秋收不用愁。”2010年2月刚刚组建起来的北京互联农机专业合作社,仅一年的时间已成为平谷及周边区县农民朋友们谈论的焦点话题,大家对这位新来的“保姆”称赞有加。这个合作社到底有啥吸引力,能获得老百姓的信赖?

    回首过去

    ——“铁牛”形单影只

    一想起前几年的农忙时节,农民张胜利就直摇头:“这农具啊,自己买不划算,村里农具全卖了,借又借不到,都在这时候用,谁能抢得到啊!”其实,由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联产承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使平谷区原有的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基本上出现了线断、人散、机械被拍卖的局面,原有的区、镇、村农机站、队无一留存,出现了大批原有农机手购买旧农机具自主经营的农机户,完全处于无组织自然生存的状态。再加上农机具陈旧落后、功能单一且组织规模小,导致作业质量得不到保障,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足40%,严重影响了平谷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机户的经营积极性。

    改变现状

    ——“主角”慢慢浮现

    为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整合农业机械资源,建设农业机械化合作组织已成为平谷区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2010年2月,由平谷农机大户牵头,联合全区200多个农机户组建

    了一家综合性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北京互联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265个,分布在全区16个乡镇,有各种农机具623台(件),总资产2254万元。”社长邢数峰介绍说,“合作社为全区16万亩粮食作物和20万亩林果、2万多亩设施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区域还包括北京顺义、河北三河、天津蓟县等周边地区,作业范围涉及农业、观光旅游业和农村生活领域。”这只“铁牛”队伍的组建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打入了一针强心剂。

    改革创新——“三+二”换来百分之百满意

    为满足市场和农户的双向需求,北京互联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管理运行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首先在市场经营方面,根据全区农机市场具体情况和自身发展阶段,采取了三大模式:一是成立农机作业调度信息中心,就近或跨区调度社员为农业生产服务;二是与种植大户或村委会签订一条龙式作业合同,根据订单区域、面积、种类统一安排社员联合作业;三是分散单机寻求市场,社员可根据自己作业的能力,自主寻求作业市场。

    在服务农户方面,实行横纵十字交叉服务方式,确保工作无死角。一是在环节上做到“点对点”。合作社按协议合同为种植户整地、播种、收割、加工、运销等各个生产环节,统一提供种苗、作业、加工、运销等标准化一条龙服

    务。二是区域上做到“块对块”。开展跨区县、镇、村作业,按照种植户不同地块、不同作物品种的作业时间差,统筹调配农机具,实施合同式订单作业。

    “三+二”的合作社运行模式既适应了市场发展的形势,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业机械化生产需求,获得了农民朋友普遍认可和称赞。

    实际成效——16万亩、960多万元、70%三个数字证明一切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农机作业面积16万亩,总收入达960多万元。其中跨区县作业面积1万多亩,增收60多万元,全区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0%,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社员增收达200多万元。其中玉米机收6万多亩,机收率达到50%,比上年提高41%,仅此一项,会员增收100多万元。

    未来展望——全方位服务“三农”

    为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和逐步完善,使该平台更好地为该地区农业发展服务,北京互联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全方位、多角度做好“三农”服务工作,以合作社为龙头,按地域及会员分布情况建设至少4个平均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农业机械化基地,在全部16个乡镇分别建立农机作业服务站,以村为单位成立百个农机作业服务点,通过三级服务为老百姓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切实的便利,真正成为老百姓称职又贴心的农机“保姆”。    陈圆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28/16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