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座温润的煤城

网友投稿  2011-04-27  互联网

    □□本报记者夏树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安徽淮北市,农业人口占55%,15年来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途上,始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一项项温润的爱民举措,使广袤的田野里,呈现出一幕幕和谐幸福的场景,一幅幅文明温暖的画面,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瞬间……

    乡村少年宫

    杜集区双龙实验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一走进校园就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妈妈都到苏州打工去了,要到过年才回来。”9岁的李萌能背诵上百首古诗词。校长宋淑萍告诉记者,像李萌这样的留守儿童全校有100多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照顾他们的又多是老人,基本上是文盲或半文盲,这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为此,学校因地制宜,腾出一些教室、办公室,开办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无线电活动小组、手工制作小组、心理舒缓室、书法兴趣小组、棋社……20多个活动室让这些孩子们不再孤单。

    针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匮乏、配套设施不全、分布不均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淮北市制定出台了“城镇少年宫和乡村少年宫试点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整合资源,试点推进,着力打造了数十个覆盖全市的城乡少年宫,共有各类活动室近千个,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淮北市文明办主任吕剑介绍说,对留守儿童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布置、心理上重点关怀,多重关爱留守儿童,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的第一阵地作用,将学校建成留守儿童成长乐园、幸福家园,引领全市留守儿童阳光成长。

    2010年淮北市又投资100余万元,建成102个校内留守儿童之家,这些学校的1.8万名留守儿童从此有了好去处。留守儿童之家配有电脑、书籍、亲情电话及运动用品等,让孩子们既能及时与父母沟通,又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乡村好人多

    多年来,淮北市坚持每年开展“评议身边好人”、“感动淮北十佳人物”、“淮北道德模范”、“淮北杰出人物”评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身边好人。到目前为止,全市有50人入选中央文明委组织评选的“中国好人榜”,人数名列安徽全省第一。

    在淮北乡村采访,记者时时被一种爱的力量感动着。

    在烈山区宋疃镇雷山村,乡亲们争相传颂着孝敬公婆的好儿媳董雪英。婆婆今年86岁,患病八年来,董雪英每天给婆婆早上洗脸,晚上洗脚,饭送到床前。冬天怕婆婆冷,吃罢晚饭就把热水袋灌好放在被窝里,遇到特别冷的天气,她就和婆婆同床,把婆婆的腿脚抱在自己的怀里。对于患高血压、肺气肿的公公,董雪英也同样细心伺候,每年春秋两次,定期带公公去医院检查,只要身体有点不适,总是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今年1月3日,王方等4位淮北农民在上海乘座729路公交车时,发现小偷行窃,便上前制止。不料小偷持刀行凶,4位热血农民与歹徒英勇搏斗,王方腹部被刺伤,造成肠穿孔,同伴余永峰腋下被刺伤,造成大量失血。事发后,很多上海市民自发来到医院,对他们表示致敬,并捐款相助。王方等4位农民被授予“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年过7旬的乡村退休教师石宗宏,十年义务植树上万株,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争相开展植树活动,使昔日荒山变成了村民致富的花果山。满手老茧的石宗宏对记者说:“满目苍翠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一个个好人的带动下,近年来淮北市出现了一批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孤儿的善举社会团体。其中淮北师范大学的薪火义务支教社最受乡村孩子们的欢迎。这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的公益性社团,以大规模的义务支教行动,帮助农村小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和心理、行为误区,填补了农村学校相关课程的空白,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关心未成年人创新案例奖。

    和谐新农村

    昔日,烈山区洪庄村几乎全部耕地因采煤塌陷,无地、无业、无固定收入成为当时大多数村民的真实写照。

    今日,全村工农业总值3亿元,集体收入11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逐步走出一条采煤塌陷区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创建为民,为民创建。”淮北市委书记毕美家介绍说,全市范围内国有大型矿井38对,与乡镇相伴而生。采煤形成的塌陷湖,是淮北独特的自然资源。建设和谐新农村就是要立足淮北实际,走出一条煤炭资源型城市抓文明创建、促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序推动农民向重点区域集聚。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开展土地复垦,把采煤塌陷的滩涂地变成风光旖旎的生态村。

    目前,淮北市已复垦利用塌陷区面积达13.06万亩,治理水面4.5万亩,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个全省百佳生态村、9个市级生态示范村,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以道德引领风尚,以文化铸造活力。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文明户8万多户、“五好文明家庭”16万多户。乡镇全部建立农村志愿服务站,拥有各类志愿者8万余人,服务类别包括帮困扶贫、助教、科普、环保、法制、文化、卫生等。每年坚持开展“万名志愿者进乡村”活动,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

    2009年以来,淮北市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重点,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文明创建相结合的“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全市镇村建立了“村收集、镇(办)运转、市(县)处理”的农村环卫管理模式。新建8座垃圾中转站和300余座垃圾收集房,配套建设水冲式公共厕所,集中购买封闭式垃圾清运车、洒水车、人力清运车等环卫车辆,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在环境美化的同时,还要让农民有一个愉快的心情,遇到事情有一个说理的地方。每天早晨7点15分,随着悠扬的乐曲,总会有一个雄浑的声音,通过电波准时在淮北大地上空传递:“为百姓说话,替政府分忧。”市政府30多个部门和窗口行业的负责人,通过热线与群众直接交流,接受咨询与投诉,为群众排忧解难。

    “老百姓办事,不用找熟人,一样办得又快又好还不欠人情。”近年来,淮北市在县区设立了县级为农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各乡镇设立为农民服务全程代理室,配备了专职代理员,行政村设立为农民服务全程代理接收点,村干部作为代理员,采取轮流值班方式接收群众申办事项,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理”为“一次办结”。

    淮北市的“推倒一堵墙,贴近干群心”活动,同样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财政投资3000万元在全市18个乡镇305个村同时开展推倒村部围墙活动,建设“开放式村部”。本着“为民、便民、利民”原则,使之不仅具备村干部办公议事、党员活动的功能,而且能够满足村民文体娱乐、看书读报的需求,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群众值得信赖和依托的“精神家园”。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对淮北市的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水波荡漾,杨柳依依。乡村田野麦苗青青,农家小院鸟语花香。一幅崭新的“皖北江南、文明淮北”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27/16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