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把肝病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网友投稿  2011-04-26  互联网

    □□ 本报记者 何兰生 通讯员 肖鑫

    他是肝胆外科的一代宗师,先后创造了中国肝脏外科的无数个第一;他培养出260多名研究生,其中不乏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他先后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荣获了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年届90高龄仍然每年主刀完成200台左右重大肝脏外科手术。他就是中科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解读吴孟超的人生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他的拳拳报国心、殷殷爱民情和对科学的无尽追求。从医68年来,他始终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世界肝脏外科界,发出了中国的强劲声音,划下了仁者良医的完美音符。

    “世界肝脏外科界不能没有中国的声音”

    1958年,刚刚踏上肝脏外科之路的吴孟超受到当头一棒:一个外国医学代表团成员在参观医院时傲慢地说:“中国的肝脏外科,要想赶上世界水平,最少要二三十年时间!”

    “世界肝脏外科界不能没有中国的声音!”吴孟超向医院党委写了一份向肝脏外科进军、成立肝脏外科攻关小组的报告。医院党委批准他和另两位军医张晓华、胡宏楷一起组成“三人攻关小组”,由吴孟超任组长,向肝脏外科这个未知战场发起进攻。

    他们查阅了以往肝脏手术的记录,所有手术的失败无不因为对肝脏解剖关系不清,导致术中大出血。吴孟超知道,要想成功进行肝脏手术,必须弄清肝脏上各个部位的管道走向和分布规律。他从大量的资料中了解到,一个理想的肝脏标本是用四种不同颜色的液态塑料,分别注入肝脏的四种管道,等塑料在其中凝固后再用腐蚀剂把外面的肝脏组织腐蚀掉,才能形成一架肝内各种管道的主体构型。让他们为难的是,必须找到合适的灌注用塑料材料,这种材料既要能注入肝脏血管后定型,又不会被硝酸腐蚀掉。

    1959年,容国团获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广播里反复播出的消息让体育迷吴孟超兴奋不已。听着听着,吴孟超一拍脑门:“乒乓球不就是塑料做的吗?还没有用这种材料试过呢!”他立即上街买了几个乒乓球,剪碎后泡在丙酮溶液里,加上盖子让它溶化。    

    反复失败,反复试验,他们终于做成了第一个能够满足需要的肝脏腐蚀标本。

    1960年初,吴孟超出席了第七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在会上,他代表“三人小组”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这是我国肝脏解剖理论一个极为重要的发明。

    如果说肝脏手术是外科手术的“禁区”,那中肝叶毫无争议是“禁区中的禁区”。因为中肝叶处于肝脏的“心脏”,被丰富的血管所包绕,而且手术切除后会产生两个创面,不利于伤口缝合和恢复,所以,中肝叶一直被外科医生视为“高压雷区”。当时,世界上还没人成功越过这个“禁区”,国内在这个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1963年春节,吴孟超决定向“禁区”攀登。在春节鞭炮的硝烟味儿还没有散尽的时候,吴孟超已经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中肝叶切除的动物试验。

    吴孟超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两个多月,先后对30多条不同品种和类别的试验犬进行中肝叶切除术。一次失败,第二次接着来,两次失败,第三次再来……

    初夏的一天,和风吹拂,阳光明媚。一位肝癌患者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她将要接受吴孟超为她进行的中肝叶切除术。病人不知道她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切除中肝叶的患者,但所有医生护士都知道中肝叶切除的难度和危险。当6个小时后、吴孟超缝合完最后一针时,麻醉医生用“一切正常”四个字宣示了手术成功。中国人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

    “要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

    “要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吴孟超压抑多年的热望如火苗一样在心头升腾。

    1979年9月,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苏、英、法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外科专家,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根据会议安排,在会上做肝脏外科报告的学者共有3人,吴孟超排在最后,前两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吴孟超报告开始前,大会主席突然宣布:由于时间关系,将预定发言时间由15分钟改为10分钟。怎么办?吴孟超镇定地向大会主席说明了情况,并恳请将发言时间改回15分钟。台下顿时一片议论,后来,大会主席还是将那5分钟“还给”了吴孟超。

    当吴孟超以流利的英语报告时,会场一片寂静。

    “本文分析从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手术死亡率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刚才那两个人加在一起的肝癌切除术共18例,这位中国小个子自己做了181例,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真不可思议啊!”“181∶18——中国人了不起!”

    “要建成世界一流的肝癌治疗和研究机构”

    吴孟超敏锐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提高肝癌防治水平,必须依赖基础研究。他说:“基础研究确实不像临床治疗那样立竿见影,但如果没有基础研究的推动,临床治疗只能停留在手术上,我们就不能真正搞通导致肝癌的病因、病理,更不能找出彻底解决肝癌的办法。”

    医院拿出几百万元资金,先后成立了中德合作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中日合作内镜实验室,中美合作分子肿瘤实验室和沪港合作基因病毒研究室等4个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的基础研究基地,培养出了王红阳、丛文铭、钱其军、卫立辛等国际知名研究型专家,吴孟超用他独到的眼光,打造出一个基础研究人才方阵。

    进入21世纪,由吴孟超主持或组织实施的肝癌介入治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病毒治疗等方法相继用于临床,并取得重要突破。

    几十年来,吴孟超和他的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拼搏,使肝脏外科手术死亡率降低为0.30%,肝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53.6%,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79.8%,术后最长存活40年,患者至今健在。国际著名肝脏外科学家、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主席JesephLou评价说:“吴教授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在中国和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所瞩目和敬佩。”

    “研究和攻克肝癌问题要进行‘集团会战’,不但要注重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相结合,还要注重行业内和行业间的结合。”吴孟超说,“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早日把肝癌问题解决掉,把我们肝病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2009年,国家批准在上海建立由吴孟超牵头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2010年8月,国家肝癌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组评审,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复“国家肝癌科学中心”落户上海。

    吴孟超带领他的团队,对肝癌这个“癌中之王”发起新一轮的“集团式进攻”!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26/16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