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让水“流”出最大效益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4-21  互联网

    本报记者高文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清醒认识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正确应对面临的改革发展难题,是我们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当前,各地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走科学发展之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报今日起开辟“科学发展转变方式”专栏,充分报道各地各部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敬请关注。

    山西缺水,缺到什么程度?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人均供水量全国倒数第一。

    山西省水利厅的专家告诉记者,山西的用水结构很不合理。地表水留不住,黄河水成本高,2/3靠抽地下水。结果是井越打越深,费用越来越高,地下水超采严重,最深的水井甚至有1300多米。面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状况,山西如何破解?

    “缺水咱就想法子省着用”

    “虽然今年旱情重,但田里浇上第二次水了,这得益于我们的小农水基础设施齐全。你看这闸门一放,水就流过来了,而且每亩地才要20元。过去水从干渠斗口流到地头,2公里的路需要3个小时,还到处乱跑水,路上都没法走,现在只要20分钟。以前浇一亩地最少要五六个整劳力,现在只要一两个人就行了。”说这话的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镇李堡村村民张和平。

    张和平掰着指头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浇一亩地要40多元钱。很多农民只舍得给庄稼浇一两次‘保命水’。这还不算,因为渠道渗水厉害,一家人要用上一天时间才能浇完。现在水渠修好后,闸门一提一放就可以了。缺水咱就想法子省着用,每亩地还能少花20多元钱哩!”

    洪洞县是山西的农业大县,也是缺水较重的县之一。在洪洞县不少乡镇的田间地头,随处可以看到水泥浇筑或石板筑成的防渗渠。

    洪洞县水利局局长陈振先介绍说,洪洞县去年对全县43万亩水浇地实施了“路、林、渠、田、村”五配套建设工程,共修防渗渠道1080公里,基本实现了农业节水灌溉全覆盖,亩次灌溉用水从120立方米下降到80立方米,43万亩农田节水5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同时,可增产粮食8600万公斤。更重要的是浇地用水少了,大大减少了地下水的抽取,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浇一亩地用水从120立方米到80立方米,从五六个人到一两个人,更多是数字背后农民传统浇地方式的转变。大槐树镇秦堡村党支书顾福民告诉记者:“以往每年这个时候出外打工的人都要专门回家浇地,不好浇,大水漫,浇一亩地得两三个小时。现在小闸门一提一放就全搞定了,只要一个小时,这都是节水带来的效益。”由于水源有了保证,今年他们村里的地全部保浇,去年每亩小麦产量从以前的350多公斤提高到了600多公斤。

    从“大锅水”到“明白水”

    灌溉使用IC卡,对清徐县农民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在徐沟镇高花村农田里,村民侯中喜拿卡在控制器上一刷,水就通过管道“哗哗”流到自己的地里。侯中喜说:“以前是大锅水,渠道走一路漏一路。现在刷卡浇地,一亩地用水定额是170立方米,节约归己,超用加价,既明白又省钱,灌溉成本从每亩40元降低到16元。村民要浇地,先要买水,然后刷卡浇地,如果这亩地的水用完了还需用水,就要花钱买别人省下的水,反之,水没用完,就可以卖给别人,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水龙头一开,跳的都是钱呀!”侯中喜说,“瞅着机井上电表‘刷刷’变化的数字,村民节水的自觉性也被激发了。为了省水,农民们纷纷把大垄改成了小垄,地膜覆盖保墒、保水。农民灌溉农田都用IC卡。”

    清徐县委书记车建华介绍说,清徐县为解决用水矛盾,建设了水利数字化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全县可利用水资源量进行四级初始水权分配,分别确定县、乡、村、用水户的用水指标,然后通过安装IC卡用水计量控制器和机井远程实时计量控制系统,对地上用水和地下水位实时进行监测。凡地下水下降的区域,在下一轮分水过程中统一核减用水指标,地下水有较快回升的区域,适当增加亩用水指标。这些措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在清徐县,工业、农业、生态都有了用水指标,192个行政村每户都分配了初始水权,1298眼机井全部安装了用水控制设备和计量设备,实现了总量监控,计量用水,农民用上“明白水”、交上“明白钱”。目前清徐县年均节水2000万立方米,减少地下水开采1659万立方米,相当于建一座中型水库。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792元。

    节水型社会初见成效。清徐县从2009年以来,断流多年的汾河实现了清水复流,湿地面积增加。在山西,“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成了许多地方的硬杠杠。严格限制高耗水行业、提高用水效率,去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从155立方米降到了10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7提高到了0.5。

    针对缺水现状,山西确立了“储水于地下以备旱年之需”的用水策略,今后5年将投入1000亿元资金,构建“两纵十横、六河连通、多元互补、丰枯调剂”的大水网,“水瓶颈”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有效破解。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21/16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