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发挥合力作用实施专项推进

网友投稿  2011-04-14  互联网

    □□本报记者王一民张五四黄朝武

    在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有3个比较有特色的肉鸡养殖小区:这里有不同于一般地区的专业合作社——由政府出资聘用专业人员成立合作社,负责对养殖小区统一进雏、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养殖所得利润全部归农户,合作社人员定期接受政府考核。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突泉县肉鸡养殖小区在3年内迅速扩展至64个,饲养能力达到3000万只,成为兴安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日前,记者到兴安盟对当地农牧业产业化进行了调研,看到一个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盟,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起步晚、困难多”的不利条件下,“高起点、上水平”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过程中,有着诸多闪光之处。

    政府倾力扶持——农牧业产业化“破题”起步

    兴安盟辖三旗两市一县,其中突泉县的农牧业产业化在全盟起步相对较早,极具典型和代表性,尤其是肉鸡养殖,几乎每个到突泉的人都会对此留下深刻印象。在太平乡曙光村惠泉肉鸡养殖小区,记者也为这里颇具规模的养殖产业化景象感到振奋。

    惠泉肉鸡养殖小区占地100亩,建有20座鸡舍。去年9月1日开始投雏,每栋鸡舍每批饲养5500只,按全年养殖5批计算,年出栏量达55万只左右,利润在120万元以上。建1个大棚成本14万元,政府贴息贷款4万元,

    财政补贴2万元,农户自筹8万元。

    如此大的一个养殖小区,从进雏到销售全靠一个具有政府公益性质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来运转。合作社代表养殖小区与龙头企业——安达牧业签订协议,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进行合作式发展,利益共享,雏鸡、饲料等由企业提供,费用等肉鸡销售时一并扣除。合作社还负责与公司协商价格,随行就市,遇到市场风险时公司对肉鸡按照每斤3.8元的保底价回收,保证每只鸡让农民至少挣两块钱。

    在政府的扶持下,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推动着当地农牧业产业化快速成长。

    然而,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既无法人地位,也无利益维系,能否持续下

    去?兴安盟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张福君说,财政投入毕竟有限,这种形式是产业化起步之初的创新之举。等农牧业产业化实力发展壮大之后,政府将从中退出,转而引导和扶持各类具有市场法人地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产业化进程。

    作为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贫困革命老区,突泉县农业人口比例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低下,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在兴安盟其他地区普遍存在。对此,兴安盟盟委书记王程熙坦言,落实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战略,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起步,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促进农牧民增收,多年来一直是摆在兴安盟各级政府面前亟待破解的一大课题。

    2008年突泉县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率先提出集中用力推进肉鸡产业化发展,出台相关政策、辟出专项财政资金予以扶持。两年里,两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雨润集团和吉林安达牧业相继落地,吸引企业投资5.2亿元,直接吸纳劳动力9000余人,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兴安盟其他各旗市县也纷纷“开足马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突飞猛进。截至去年底,兴安盟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108家,实现销售收入50.69亿元,吸收1万多劳动力就业,带动农牧户10万户,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获得的收入达3000元以上。

    重视规划引领——各具特色的产业化格局初见端倪

    面对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新兴态势,兴安盟适时提出“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七年大变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行政推力、政策引力、干部精力、百姓合力”四力作用,从基础抓起,高起点起步,实施产业专项推进,使各地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牧业产业化突破口,乳、肉、禽、粮油、薯菜、林等六大主导产业及其相关的饲草料等产业群体开始构建。

    然而,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起步之初,各旗市县在产业发展上,普遍存在主导产业多而不专、大而不强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兴安盟依据各地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实际,及时制定《兴安盟产业链发展规划》,同时邀请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编制完善生猪、肉羊、肉鸡、肉鹅、肉牛及有机米、食用菌等重大基地、加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主导产业的发展潜力、方向、思路、原则等做出较为科学的阐述和规划,明确产业化发展目标,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变七八个主导产业“眉毛胡子一把抓”为集中一两个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为主,实现率先突破,为产业升级、聚集、延伸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和依托“龙头”,兴安盟各旗市县农牧业产业化基地日趋园区化、规模化、规范化。几年来,全盟累计投入产业化建设资金近26亿元,其中完成标准化圈舍建设近200万平方米,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农牧业产业化加工项目17个;引进和新建投资亿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7家,增加牲畜屠宰加工能力450万头(只)、禽加工能力4300万只、马铃薯淀粉加工能力2万吨。

    如今,兴安盟以拉长产业链为方向,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的,一个旗市县的特色产业化发展格局初见端

    倪。“十一五”兴安盟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年均递增19%,增加值年均递增20%,上缴税金年均递增12.85%。

    发展任重道远——壮大产业化实力还须加快步伐

    “几年来,兴安盟农牧业产业化虽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企业总体规模小、带动能力弱以及流动资金严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张福君说,兴安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任重道远。

    张福君认为,一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对产业化缺乏正确的理解,主导产业确立过多,形不成拳头。二是龙头企业总量小、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发展面临瓶颈制约。兴安盟百万元以上销售收入加工企业占全区总数的5.18%,而销售收入只占全区的2%;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牧业总产值之比为1.2∶1,而兴安盟仅为0.5∶1,进入加工环节的农畜产品占全盟农牧业的总产值不到20%。三是农牧业产业化基地特别是畜产品基地建设,受到圈舍建设投资不足和饲料不足的双重制约。在保护生态、禁牧舍饲政策下,各地对发展养殖业缺少有效办法和措施;种植业缺乏“龙头”有效带动,优势农产品无法形成规模。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基地建设投

    入不足和龙头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化发展的两大最主要因素。在安达牧业和雨润禽业,记者看到其设计加工能力与实际屠宰加工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此,张福君认为,各级政府应通过项目整合或从财政中拿出一部分引导性资金,对基地建设进行适当补助,同时鼓励发展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开发种养小区和产业带,进一步推进基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多渠道筹集产业化发展资金,协调金融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区和盟级产业化扶持资金重点投向区、盟两级龙头企业及其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按照国家金融政策进行各类融资。

    针对兴安盟龙头企业总量不足的状况,王程熙说,“十二五”兴安盟将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覆盖不同产业的龙头企业群体;引导和支持自治区、盟两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进一步嫁接、改造、整合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新的大型龙头企业。

    “到‘十二五’末,兴安盟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将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增加值50亿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从2010年的16.9%提至45%。”王程熙对兴安盟产业化发展前景充满自信。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14/16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