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探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临沭实践”

网友投稿  2011-04-09  互联网

    □□本报记者何兰生通讯员卢军盛建伟

    全县300个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中,复退军人占54%,其中139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56名复退军人成为各类企业负责人。这是山东省临沭县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一种探索。

    近年来,临沭县推行“优先选拔优秀适龄青年参军入伍”和“优先选拔优秀复退军人充实基层班子”社会管理新举措,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和谐,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连续5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2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连续5次被山东省评为全省平安建设模范县,2次被山东省委表彰为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

    这些不寻常的数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阳春三月,记者踏访这片热土,探寻临沭的创新实践。

    把复退军人放在基层“两委”班子中加钢淬火

    这是一份独特的新春礼物:春节刚过,临沭县大兴镇西高埠村退伍兵伏传奇就收到县农村后备干部中专班的入学通知书。与伏传奇一起收到同样通知书的,还有其他59名在部队入了党或被评为“优秀士兵”的农村籍退伍战士。

    “农村后备干部中专班主要由乡镇推荐退伍军人参加学习。在这个班上,他们将系统接受农村工作常识、基层政权建设方略、基层干部工作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等内容的学习培训,为今后走上村干部岗位奠定基础。”临沭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袁军告诉记者,仅去年一年,就有80余名退伍士兵接受了这样的系统培训。

    “一名合格的士兵,在部队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回家乡就能带出一个坚强的战斗的堡垒。”县委书记孙丰刚告诉记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县里专门出台了《关于做好从农村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农村干部的意见》等法规性文件,把培养使用复退军人,作为解决基层组织人才缺乏和建设新农村的骨干力量的重要途径。实践中,临沭县大胆启用复退军人,把他们推到重要工作岗位上,让他们为临沭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郑山镇北沟头社区是由两个村合并而成,合并之初,管理混乱,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在“兵书记”李守朋的带领下,北沟头村社区通过大力发展草莓和柳编等规模化产业,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富裕之后,李守朋说:“不光要让社区居民过上好日子,更要让他们有个舒心的环境。”为此,他决定社区每天晚上都要组织4名民兵执勤巡逻,并且由两名班子成员带队。自从民兵晚上执勤巡逻后,北沟头社区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盗窃案件,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到该社区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临沭县委组织部部长徐钧告诉记者,目前,全县65%的复退军人受到过县以上各类表彰,70%的复退军人成为致富能手,2010年表彰的20个农村党建先进单位中,有17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是退伍军人,被县以上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的村中,80%是退伍军人在挑大梁。

    临沂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焦海旺说,临沭县注重选拔培养优秀退伍军人,把他们放在基层“两委”班子中加钢淬火,让他们在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上显身手展才能,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把武装工作纳入乡镇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像选好用好退伍军人这支队伍一样,临沭县把建强专武干部、民兵营教导员、民兵干部、民兵应急分队等4支队伍,作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把它放在为党的基层政权提供力量保证的高度通盘考虑,着力配齐建强。

    “把武装工作纳入乡镇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占30‰的分值,与政绩考核、评选先进、干部使用挂起钩来”,这是临沭县强化民兵营教导员武装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的重要举措。不仅如此,县里每年都要组织他们进行党管武装工作述职,要求他们每年必须参加民兵训练,必须给民兵讲一堂形势教育课。

    “可别小瞧了民兵干部这支不起眼的队伍,他们可是党和群众之间天然的‘润滑剂’和‘黏合剂’,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孙丰刚说,当前随着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基层各种矛盾逐渐增多,而民兵干部来自群众又身在群众中,熟悉民情社情,建好这支队伍完全可以做到“平时能服务、急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为此,他们结合基层班子换届选举、每年的民兵组织整顿,将优秀年轻退伍军人、优秀民兵选入民兵干部队伍,并推荐民兵干部中的党员参选所在支委、非党员参选所在村委,保证民兵干部政治上有地位。目前,临沭县12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民兵营俱乐部,300个村居健全配套了民兵连“部、室、家”,实现了民兵阵地的全覆盖。

    让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和谐社会建功立业

    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临沭县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充分发挥6万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作用,努力使他们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爱军习武的排头兵、发展经济的领头雁、安全稳定的保护神。

    ——近万名民兵、退伍军人参与全县“整山治水”工程和“白柳生产基地”、“桑蚕基地”、“茶叶基地”建设,涌现出一批批“民兵号工程”;

    ——建立县人武部、乡镇武装部、村民兵连三级帮扶责任制,筹措资金350万元为43个帮扶村硬化道路、建养殖大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项目。

    ——广泛开展“一连带一村、一排带一组、一兵带四邻”活动,动员外出务工民兵回乡创业,建起柳编种植、石材加工、特种养殖等示范园区26个,带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涌现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年销售超10亿元的金正阳集团总经理孙运祥,产品远销全球的“柳编大王”邱丙胜等一大批致富能手。

    在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临沭县人武部引导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注重源头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针对部分村居贫富差距拉大、旧村改造等问题引发的矛盾,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广泛开展以“道德、科技、法律、文化”等为内容的“四进家”活动,组织民兵群众积极参加评选五星级文明家庭,宣传法律法规,向村民普及法律常识;依靠科技夜校向群众传授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组织文艺演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为防止个别村宗族势力抬头,干扰村“两委”换届选举,县人武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对重点村、难点村、合并村深入搞好调查研究,要求专武干部当好信息员,了解群众的思想反映,进行正面宣传;当好调解员,化解积怨矛盾,密切干群关系;当好维护员,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选举的保障工作,有效防止拉票贿选干扰选举的现象发生。

    “短短几年时间,临沭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从临沂市倒数第一的位置跃至上游行列,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定,县人武部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功不可没。”县委书记孙丰刚深有感触地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09/16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