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应对招工难,企业该做什么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4-06  互联网

    □□本报记者吕兵兵于洪光

    春节过后,各地频现招工难现象,而在拥有2.4万多名员工、其中8000多名为农民工的山东青岛港,却呈现出农民工队伍“入港愿望大、稳得下、留得住、干得好”的现象。对此,记者在青岛港采访多日,探寻根源。

    “青岛港对待农民工,始终坚持‘一张单子开工资、一个平台保发展、一个家里知冷暖’,以确保农民工在薪酬待遇、民主权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和权益,这是企业应当履行的职责,也是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青岛港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这样总结。

    应该说,青岛港加强农民工队伍建设的实践,对于眼下企业如何

    应对“用工荒”,解决招工难题,很有借鉴意义。

    “黄金18条”: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常德传认为,破解招工难的治本之策,就是为农民工提供和当地居民同等的社会待遇,让农民工更多地分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红利。这在青岛港,早已执行了多年。

    “讨薪”、“不公平”等与农民工经常相连的辛酸在青岛港从来没有过,“一个单子拿工资,一个食堂吃饭”、“平等”、“主人翁”是他们能充分感受到的真实经历。

    青岛港党委书记王论诚介绍,2009年,青岛港为农民工同比涨了13%的工资,实现了农民工工资近5

    年翻一番,目前人均已达3200元。此外,为农民工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设立了全勤激励奖、积累贡献奖、合同制津贴、住房补贴等。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投入3813万元,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员工进行体检;投入9103万元,发放节日奖励;投入2.6亿元,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民工;投入1.4亿元,改善农民工工作场所和家庭生活取暖。

    机制上的保障是温暖人心的关键举措。2007年,青岛港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工队伍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农民工管理工作的决定》,保障了农民工在工资奖励、五险一金、技术评级、培训学习等方面的权益,被农民工称为“黄金18条”规定。

    启示:多年来,正是农民工的廉

    价劳动,支持着餐饮、家政、物流、建筑等行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工对于待遇和保障的要求已不同以往,如果企业仍希望通过赚取农民工的廉价劳动维持最大利益,而不愿意向农民工提供待遇、教育、住房、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招工难”就不足为奇。

    培训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今年2月18日开始的青岛港第二期培训提纲中,有两处特别规定:将农民工工艺师单独作为一个工种纳入培训对象,对各地区农民工办事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对农民工而言是特别“奢侈”的词汇,

    在青岛港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伴侣”。

    王论诚坦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企业应该让农民工获得充分的学习提升空间,真正掌握技能,进而实现自身价值。

    青岛港建设了一个人才培训中心、10个科技创新基地、100个职工图书室和1000个职工学习园地,以集团为中心,年年组织农民工进行脱产大培训和考工晋级,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精什么”,农民工由过去的单一装卸工,发展成机械司机、理货员、船舶水手等20多个工种,过去只会搬搬抬抬的农民工,成为了5000多名具备高技能的“金蓝领”。

    同时,青岛港坚持“五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的人才观,引导广大农民工岗位成才。“十一五”期间,青岛港先后开创了农民工第一次转合同制、第一次被任命副队长、第一次在青岛港入党、第一次被任命副经理、第一次评职称、第一次转城市户口等12个“第一次”。

    如今青岛港的农民工,已有3075人被录用为合同制工人,37人担任了队长和副队长,540多人担任了班长和副班长,250多人入了党,1671人入了团。

    启示:更多的培训机会,同等的提升空间,在青岛港,农民工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充分实现人生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胡平认为,其实,农民工的数量、来源是足够的,问题在于多数企业不愿意在培养上下功夫,只想一下子找到所需要的具有相关技能或知识结构的人才,客观上加剧了“招工难”。

    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农民工的“双赢”

    在青岛港采访的几天里,记者遇到的每一位农民工,都把港口称为“家”,都能讲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一年涨了两次工资、农民工当上了大队长、“绝活”技术能获万元大奖……最深的感受:在青岛港这一个亲情浓浓的大家庭里,每一位农民工的幸福感都写在了脸上,更装在了心里,这种幸福感也转化成了他们对港口的感情、责任、动力和干劲,激励着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回报青岛港这个“家”。

    “港口以工人为本,工人以港口为家。在青岛港我有一句话,那就是谁瞧不起农民工,就是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常德传说,“我们对农民工的关怀与激励,换来的是农民工兄弟们自发地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回报港口的良性循环。农民工生活幸福,港口迅猛发展,这就是‘双赢’。”

    有数据为证,“十一五”期间青岛港完成吞吐量14.5亿吨,集装箱4945万标准箱,均比“十五”翻了一番多;港口总资产从139亿元增加到270亿元,荣膺中国企业500强,连续5年荣获中国企业效益200佳。

    广大农民工更是在青岛港安居乐业,目前已有1/10的农民工在本市购买了住房,1/5的农民工子女进入了城市学堂,117人开上了私家车,过上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生活。

    启示:这种“双赢”的结果,换来的是一个企业长期的健康发展,以此对比很多企业靠短期内侵夺农民工权益以谋最大利益的做法,不仅美丑立判,结果也已分出了高下。面对“招工难”,企业最应该反思的应是自身。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06/164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