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民工就业拐点来了吗?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3-14  互联网

    本报记者 王景山 刘艳涛 张凤云

    作为一个拥有2.42亿农民工的人口大国,今年春节后我国再次出现大范围的“用工荒”,并引发了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农民工争夺战”。

    在这场越演越烈的用工争夺战中,农民工突然显得短缺和金贵了。难道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真的迎来了从过剩到紧俏的拐点吗?频繁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背后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共同把脉“用工荒”。

    拐点若隐若现,“用工荒”将长期存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新一代农民工已经不再是城市劳动力需求的补充因素,城市对于这部分劳动力已经形成了刚性的需求。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储备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劳动力开始变得稀缺,造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劳动用工紧张的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王超斌和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长郭浩同样认为,今年的“用工荒”已经从区域向全国延伸,此外,“用工荒”的持续时间也从春节后的短暂时期向全年延伸,这些都标志农民工就业拐点来了。

    然而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则认为,仅从出现“用工荒”现象就判断得出农民工就业拐点来了,为时尚早,因为农民工面临的很多基本实际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工资待遇、就业环境、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等等,农民工就业拐点尚需时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也持这一观点:从总体说,劳动力供大于求还是一个趋势,不能说拐点来了,现在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带来一部分农民工的回流,但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工过去集聚的发达地区,综合生活成本上涨太快,而农民工工资标准提高太慢,这是一个主要矛盾。

    东部转型契机,西部承接要加速

    正如迟福林分析的那样,多年被农民工视为淘金宝地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东部沿海地区,因为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不均等的公共服务,导致很多农民工回归产业日益聚集的中西部发展,农民工这一追寻自身价值的选择,也向“金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模式和政策构架发出了考问。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鹏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春林认为:东西部劳动力大战,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人员按照经济的发展进行流动是很自然的事情。现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均衡,与此同时,以前在东部地区打工的农民工,也开始向中西部转移,这应该是一件好事情。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均衡发展,从社会方面来讲也是一件好事情,东部人员过多,也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人员分散,农民工就近打工,还可以在家照顾父母和小孩,对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也是很有好处的。

    蔡昉也认为,“用工荒”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好事。因为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才能吸引劳动力,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会更快的上涨。为解决“用工荒”,他建议要加快工业产业转移的速度。东部地区要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发展不需要大量工人的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而中西部地区应该推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去年以来,中西部许多劳务输出大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承接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本省的农民工就地创业和就业,从沿海地区分流了大量农民工。这说明广大中西部地区目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要鼓励这种产业转移,进一步完善中西部投资环境,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

    记者看到,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开放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政府引导培训,农民工要市民化

    “目前农民工外出就业还是缺少组织化,零散就业。”从事劳动力派遣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说,小企业满足不了农民工的待遇预期,大企业对农民工要求更高,造成零散的农民工就业出现问题,也影响了农民工收入。政府应该建立有效的农民工就业信息平台,增强组织化程度,加大集体培训支持力度,完善劳动力市场,以此提升农民工就业主动性和市场地位,有利于增加收入。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拓宽行业、企业扶持职业教育的途径,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在职员工的职业培训和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大幅度提升企业员工素质。

    蔡昉建议,要推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要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保证他们能和城市市民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

    迟福林更明确提出,农民工“市民化”应当成为“十二五”改革发展的约束性目标,全面解决有条件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在实践中,不妨以落实农民工就业落户政策为突破口,放开城乡二元的户籍限制。在“十二五”前三年实现中小城镇户籍制度全面放开,后两年实现大城市户籍制度基本放开。同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相关政策,重点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和建立农民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14/16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