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中国的农村与城市像是差别巨大的两兄弟,一个是守着两亩薄田的穷大哥,另一个则是占尽优势资源的家中宠儿。如何让“穷大哥”与“富弟弟”享受同样的生活?湖南望城,这个以雷锋家乡闻名全国的县域经济百强县,用近年来城乡一体化的成功实践证明:乡村“都市”不是梦!
新农村:都市乡村、乡村都市
望城县是湖南省会长沙市的近郊县,2010年财政总收入22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先后进入全省三强、中部十强和全国百强。望城县交通便利,据当地领导介绍,从望城14个乡镇中任何一个到县城或到省会长沙,车程都在半小时以内,这里已形成了一个环绕省会的“半小时交通圈”。
近几年,望城以“建设省会新城区”为目标,凭雄厚的经济实力,统筹交通、能源、教育、卫生、商务、文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镇乡村对接,全县累计完成社会资产总投资780亿元,形成了县乡公路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变境内的“水害”为“水利”,催生众多涉水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利强县;城乡用水、用电、通讯实现同网同价,率先在全省开通天然气,供水、污水处理、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了数字电视的全覆盖。
望城县的就医、就学、就业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望城县乌山镇卫生院,正在看病的农民黄文和高兴地说:“三年前,这个医院还阴暗潮湿、设施落后。现在不但房屋整洁明亮,医疗设备和配套设施也和大医院差不多。我们现在看病不用跑到城里去了。”
乌山镇卫生院的变化是望城县乡镇医疗机构变化的一个缩影。“十一五”期间,望城县财政共投入2亿多元用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完成14个乡镇卫生院和138个村卫生室改造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机制,让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医疗服务。
除全面改善城乡医疗服务条件外,望城还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完成“三改”项目105个,建成合格学校53所,实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全免,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先后建成雷锋影视文化中心、县群众文体活动中心等各类文化场馆5万平方米,村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网点覆盖率达100%,分布在全县的46家农家书屋成为最受农民群众欢迎的地方之一。参保面达98%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建的8所乡镇敬老院让望城农民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新产业:三化带动、以工促农
过去,望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立足“建设省会新城区”发展定位,以“工业主导、城乡统筹”为发展方针,以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切入点,通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带动了城镇乡村同发展共繁荣。望城的做法是以新型工业化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望城经济开发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等工业园区的成功打造,开辟了工业集聚发展的新天地,食品医药产业、新材料加工和机械制造产业、印刷包装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几大支柱产业撑起了望城财政的半壁江山。此外,望城县丁字工业小区、乌山创业富民基地、黄金创业园、长沙安全食品创业基地等园区星罗棋布,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新型城市化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互动。近年来,望城全力打造“生态望城”。城市建设遵循“显山、露水、秀洲、美城”的思路,对现有水系、山体进行疏浚和保护,努力打造以湘江为轴、山水交融、江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分别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商贸旅游型、工业主导型、绿色生态型小城镇,“小汉口”靖港古镇人文景观尽显古韵风姿,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重现大唐神韵,乔口渔都波光潋滟精心树立渔都品牌,铜官古镇再造“十里陶都”辉煌。新农村建设则努力打造具有山水特色、生态环境优美的山丘型自然村落,水乡文化、田园风光的平湖型农民新村和文明秀美、繁荣和谐的社区型居民小区。
让农民实现增收的是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望城县把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坚持农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销售品牌化,实现了耕地逐步向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集中,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
站在一望无际的葡萄基地前,看着拥有数千亩的万荷园龙聚福、清逸园、农业休闲园等现代农业基地,白箬铺镇光明村的发展让人们赞叹连连。
为了有效推进土地流转,培育特色现代农业,2009年,望城县白箬铺镇光明村注册成立了湖南省第一家土地流转经营专业合作社,近1000亩水面、1400亩旱地、4000亩山林,以合作社为平台,采取村民入股、合作开发等形式实行集中流转。截至2010年年底,望城县土地流转总面积18.6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近一半。投资1.26亿元的湘台望城现代农业园、天露葡萄、万荷园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建设速度加快,目前,全县共有农业旅游示范点、景点、农家乐149家。
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碧波荡漾的千龙湖,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格塘乡,当初它是一座病险水库。如今,千龙湖集团租赁格塘水库2800亩、水田1000亩,不但水库得到了治理,还建成了较大规模的旅游休闲基地,租赁农田1000亩打造千亩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投资近2亿元的“千龙湖”休闲农业项目的实施,为周边农民带来了一个平均每天有1000多人消费的千龙湖度假村大市场,被租土地的农民基本上在“千龙湖”工作,已创造劳务收入40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
邓茶香从小生活在千龙湖畔,“千龙湖”开发之前,她在广东打工,如今她已成为千龙湖集团的一名员工。“我每月收入1600元,又能照顾家人,比在广东打工强多了。”邓茶香说。据介绍,在“千龙湖”工作的农民平均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上。
“千龙湖带动了千农富”,格塘乡人用“环境美化了、交通便利了、游客到来了、群众受益了”来形容千龙湖开发带来的变化。
千龙湖只是望城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10年,望城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多元。而按照建设“服务城市的菜园、旅游休闲的花园、适宜居住的家园、投资兴业的乐园”的发展思路,望城的乡村正逐步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反映湖南农村风貌、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新农村。
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清清的河水泛动清波,笔直宽阔的水泥路向远方延伸,绿树青草充满希望和生机,这就是在长沙市乡村环境卫生“十佳乡镇十佳村”评选中名列前茅的望城县东城镇的真实写照,这里被誉为藏在大都市周边的世外桃源。这里让人称道的不仅仅是天蓝云白、树绿水清的怡人景象,更让人感叹的是处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文明和谐的环境。
东城镇所展示的原生态美景是望城乡村环境的一个缩影。望城生态建设突出“广栽树、多种花、不露黄”的原则,坚持城区、城镇、村庄“三位一体”,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6.89%,绿化覆盖率达31.8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34平方米。在建设领域突出“生态”二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被望城看得很重,在轰轰烈烈的乡村环境整治工程中,望城投入7000多万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立了“户收、村集、镇运、县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标准化收运处置体系,并科学划定畜禽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来预防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对县内600余家规模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彻底改变了原来农村脏乱差的现状,村庄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东城等一批乡镇成功跻身“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行列。
在这样优美的居住环境中,望城农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向城市居民看齐。身处“青砖灰墙、朱门木窗”的湖湘民居院落,面朝80亩波光粼粼的莲花大塘,农家乐“田园花香”的主人吴学礼是地道的光明村人,他家用沼气做饭,用太阳能烧水洗澡,还用上了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实行分类,村民要像城里人一样交垃圾处理费。吴学礼说,这钱交得心甘情愿,生活告别了“脏乱差”,游客吃得放心,自己住得舒服!
赖波勇,铜官镇华城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轻农民。这天他刚吃过晚饭,走出家门,直奔村中心。在那里,可以唱歌、跳舞、打球、上网。今年赖波勇初中毕业20周年了,初中同学准备搞个聚会,同学们相约在网上碰头,商量筹办聚会事宜。赖波勇说:“我初中毕业后,在外到处闯荡。原来觉得无论到哪儿打工都好,就是不想回村里。村里实在太冷清了,尤其到了晚上,除了看电视,只能上床睡觉。现在村里
经济发展了,村民的生活丰富多了,我就安心留在村里创业。”华城村还新建了一个标准篮球场,两处健身场所,成立了篮球队、腰鼓队、龙狮队。村里时常放电影,节假日村民聚在一起表演自编自导的节目。“城里有的玩的东西,村里几乎都有了。到了农闲时,村民们还会舞龙舞狮玩上个把月,比城里还热闹。”赖波勇说。
光明村与华城村只是望城打造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样本。在望城,用沼气做饭,用太阳能洗澡,享受太阳能路灯照明,用上污水处理系统,享受丰富文化生活的农民比比皆是。全县共有44支专业文艺团队活跃在城乡,农村到处都有歌舞厅、活动室、健身场所。劳动之余,大家或散步、爬山、打球、跳健身操锻炼身体,或加入村里的文艺队扭扭秧歌、打打腰鼓,也有人呼朋唤友一起去村里的农家书屋汲取精神养分……大家回忆走过来的日子,对比现在的生活时,恍如在梦中。
是啊,地处泛珠三角和长三角腹地中心位置、县域全境已纳入长沙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区范围的望城,随着县委、县政府“打造滨水新城区,建设新幸福新望城”宏伟蓝图的展开,随着京珠西线、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潇湘大道北延线、湘江大道北延线、黄桥大道等国家、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境内的顺利推进,区位优势、区域价值正在不断提升,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来这里投资兴业、安家落户,望城人乡村“都市”不是梦的步伐将越走越快、越走越宽阔!
杨东方 凌小妹 本报记者 吴砾星 文并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