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 黄莉新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一五”期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七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粮食总产由全国第五位上升为第四位,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超过1/3,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到105个;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750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6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部定点市场和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各类专业市场和特色市场为基础,新型流通业态为导向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545个,年交易额1400亿元。
“十二五”期间,江苏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转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完善,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到2015年,80%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80家、省级龙头企业600家,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提高到1.6∶1(不含纺织和服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创新
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新路子,重点要推进“四个创新”:
一、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路径。一是着力培育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联系紧密、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化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基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出口、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二是着力培育与农民增收致富联系紧密、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化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三是着力培育与统筹城乡发展联系紧密、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化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城乡产业互促、资源互补、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发展规模经营、壮大镇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二、突出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载体。一是以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二是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引导各类产业化组织向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集中,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三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主线,大力发展产地贮藏设施、物流冷链系统,建设各类农产品物流园区,积极发展现代新型流通业态,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三、突出互利共赢、农民得益,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增强龙头企业的发展实力。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控股等有效方式,做大龙头企业规模,积极发展加工型、流通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对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二是提高农户的获利份额。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和合作社、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提高农民在产业链利润分配中的获利份额,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树立合作双赢、长远发展的利益取向,充分发挥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加强村企对接、村社合作,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通过产业带动、投资推动、科技驱动、服务拉动等多种形式,推动强村富民,促进新农村建设。
四、突出整合资源、科学管理,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方式。整合资源,加强监管,优化服务,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一是在支持重点上,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支持,扶持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发展工厂化种苗中心、研发中心、农产品加工和市场体系建设项目,形成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二是在扶持方式上,由以财政扶持为主向财政、信贷、保险支持并重转变,由以扶持单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为主向扶持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转变,加强资源整合,实行项目聚焦,加大对农业主产区特色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物流园区的扶持力度。三是在服务内容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调控、服务和监测上来。
围绕“十二五”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任务,江苏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以规模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到2015年,全省要建成1200个以上粮棉油万亩示范片,建成500个蔬菜园艺标准园,80%的大中型规模畜禽场达到生态健康养殖标准,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提高到15%左右;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园区80个左右,同时培育一批专业性农业产业园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力争达到60%。
二、着力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以加工增值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在带动能力上求突破。到“十二五”末,力争培育10家以上年销售额超100亿元、20家以上年销售额超50亿元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二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精深加工上求突破。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数量增长向品质效益提升转变,全面提升江苏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三要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在企业集聚上求突破。通过政策优惠、设施配套、利益机制创新等方式,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和集中区。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以现代流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在全省形成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的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5家,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的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10家。二是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到2015年,力争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及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达到15家左右。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态。大力推行农超对接、市场与产地挂钩等现代营销模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进超市开设专卖点、直销点。
四、切实强化质量和科技支撑,以品牌战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对具有区域性、同质性的优势产品,引导生产主体联合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每年认定30个省级名牌农产品。每个县(市、区)力争培育1至3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打响江苏农产品品牌。
五、不断完善合作和分配方式,以机制创新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载体作用;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引导组建一批专业协会,由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科研教育及推广单位共同参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创建优质品牌,开拓销售市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江苏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创新的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创新的举措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实现“两个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